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拐25年后,烟台女婿找到家》追踪
找到家却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统筹鞠平记者侯艳艳
  • 2012年07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离家25年的陈海峰从没有庆祝过生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年龄。为找回印象里那模糊的家,他偷偷买了本日记,记下脑海里的家乡和父母留给他的点滴。
  陈海峰经常拿起儿子照片看。 本报记者 侯艳艳 摄
从小到大没有庆祝过生日
  7月2日,记者赶赴莱阳,见到在那里租房生活的陈海峰和他的妻子。
  房间里没有华丽的摆设,却显得十分温馨,在靠近床头的柜台上,摆放着他儿子的周岁照。“这是儿子周岁生日时拍的照片,长得是不是很帅?”陈海峰说。
  每逢家人过生日,陈海峰总会送上惊喜。但30岁的他,从没有庆祝过自己的生日。直到找到亲人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多大,生日更是一个谜。
  身份证上,他沿用着养父起的名字,出生日期标着1981年7月9日。“没人知道我的年龄,随便写了个数字。”陈海峰的表情里带着些许无奈。
  至今,老家人对陈海峰年龄的说法也没有统一,但他的生日已经确定,“农历正月三十就是我生日,明年生日一定和家人庆祝下。”陈海峰说完,眼神瞥向窗外,陷入了沉默。
找到家却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过几天就要回家了,离乡25年的陈海峰百感交集。家乡对他来说,是那么亲切,又那么陌生。他依稀记得,家乡在距离乌鲁木齐几十公里的地方,他的家挨着一所学校,家里还开了一个小商店。“小时候我很调皮,曾被邻居家的狗咬过小腿,至今腿上还有一块伤疤。”说起家乡,陈海峰的语速加快,表情也轻松起来。他说,幼时父母十分疼爱他,“记得妈妈长得很白净,脸圆圆的。”在他的印象里,母亲是那么慈祥,但却模糊了模样。
  陈海峰幼时美好的生活被一场大火打断,大火把所有家当烧光,父亲无奈下带着他到外地流浪乞讨。
  “一次和父亲走在街头,我感觉饿了,父亲就让我在一个路口处等他,随后被一个阿姨骗走了。”陈海峰说,没想到这一别竟再也没和家人相见。
  如今,终于找到了家的方向,但母亲的离世却成为陈海峰心中永远的痛。“还没有等到我回家,没来得及为她尽孝心,她就离开了,为什么不让我回去再看看她的模样?”陈海峰说,回家后,他要带妻子到母亲和奶奶的坟前叩头,告诉他们曾日夜思念的孩子一切安好。
  5岁开始到13岁,陈海峰曾辗转被5个家庭收养。刚到第二个养父母家时,他曾连续一个月做同样的梦。他梦到自己一个人站在沙漠里,大风从两侧袭来,吹得旁边的石头相互碰撞,心里恐惧慌张,却没有一个人来帮他。“每当离开一个家庭,我就特别害怕,也很无助。”陈海峰语气变得低沉,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只能在心里默念,下一个家庭要对他好好的。
  “还不识字的时候,我就想把父母的面貌和儿时情景记下来。”陈海峰说,这个想法到二年级终于实现,他偷偷买了本厚厚的日记,把记忆里的家乡和父母的面貌、姓名等全记在了日记里。“小时候,遇到什么委屈的事,也都会用写日记来排遣。”陈海峰说,每当过春节和中秋节,他经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发呆,“这时,总觉得自己是外人,想回家的欲望就强烈起来,我把这些事都记在了日记里。”
  当其他孩子还在享受学校生活,13岁的陈海峰就开始了打工生涯。打工的经历磨砺了他的性格,比同龄人多了几分倔强。成年后,他对家人的照顾可谓细心周到,对儿子更是疼爱有加。
被拐后写日记记录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