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日里的冷库搬运工:
温差50℃的冰火生活
  • 2012年07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18℃的低温让李玉宝必须穿着厚厚的棉衣。
文/本报记者 赵磊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7月初的潍坊,虽然气温还没到最高峰,但是最高温度也已经在35℃这条线上下徘徊。就在这种高温下,仍然有人穿着棉袄棉裤工作,他们就是冷库里的搬运工人。从零上35℃到零下18℃,他们穿越在“火炉”与“冰窖”之中,忍受着温差50℃的冰火两重天。
  仓内仓外,
温度相差50℃

  7月2日下午3点左右,在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记者赶到了潍坊市美城食品有限公司的冷库。通常,有三个搬运工人从这个巨大的“冰箱”里面装卸冷冻食品,李玉宝正是其中之一。今年31岁的李玉宝是安丘人,2000年时到公司工作,2003年开始,他被调到冷库开铲车,负责食品的装卸。
  记者刚刚见到李玉宝时,他刚刚开着铲车,随着冷气一起从冷库里面出来。李玉宝身上穿着蓝色的棉袄棉裤,出来以后眼镜上就布满了雾气。“我这是穿着两件棉袄、两条棉裤。”李玉宝一边费力地将棉袄脱下来,一边对记者说。就在他脱棉袄的十几秒钟里,李玉宝的脸上已经开始流出了热汗。
  李玉宝说,铲车工的工作倒是不累,每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算是不错。只是,每天承受着巨大的温差,对身体是一种伤害。“夏天最遭罪,温差太大。”
  当时,室外的温度在33℃,正是当天的最高温度。“冷库里面规定的温度就是-18℃,仓库内外温差有50多℃。”李玉宝说,就算是潍坊的冬天,最低温度也就-11℃、-12℃左右,还不如夏天冷库里面的温度低。
几分钟后,
全身就都冻透了

  每天早上6点半,李玉宝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早到晚,李玉宝粗略地统计了一下,每天进出冷库的次数高达一两百次。
  “一般情况,就是客户过来拉货。然后,我进去将货挑出来,装到铲车上运出来。快的话,用不了两分钟。”李玉宝对记者说。公司的生意很好,客户也多,不仅有内销,还会出口到国外。在最忙的时候,他一个小时能往返仓库内外四五十次。
  “你要是进去一会儿还不觉得冷,待上几分钟,全身就冻透了。不管你在外面热得出多少汗,进去就全没了。”李玉宝出来后,会将棉袄脱下来,里面还穿着一件外衣。“有时候,整个一上午基本上都在冷库里面,棉袄棉裤基本上就不脱。”偶尔的时候,公司的客户也会跟着进入冷库,查看货物,但是由于温度太低,一般他们坚持两三分钟就出来。
  一天当中,李玉宝在冷库里面待的时间,大约在两三个小时左右。基本上两三天一次,李玉宝会到冷库里面整理货,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出来以后全身冻透了。“现在,我都是天天晚上用热水泡脚。”
再热的天,
棉裤护膝从不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跟随李玉宝进入冷库,体验了一把从“火炉”到“冰窖”的瞬间穿越。穿好棉大衣,戴着棉帽,记者踏进了零下18℃的冷库。只是一门之隔,瞬间温度下降50℃,冰冷的感觉也一下侵袭全身。
  在冷库中,李玉宝整理着货物。一股股的白色冷气从屋顶的管道落下来,管道外面都是一层白色的冰霜,仿佛冰河世纪般的寒冷。记者坚持不到五分钟,不得不从冷库中出来。
  “干冷库,超过十年的,很少。”李玉宝说,另外两个铲车工,一个跟他干的时间差不多,另一个刚刚开始学。他比较庆幸的是,刚开始从事冷库工作时,他就保护得比较好。“棉裤和护膝,我是从来不摘的。客户来得都比较急,要是脱了棉裤就来不及穿,只能不脱。”
  但是,即使保护得再好,长期温差巨大的工作还是会给身体留下一些隐患。现在,李玉宝已经开始感觉到身上关节不适。“有时候阴天下雨,就能感觉得到,身上不得劲儿。这还是我保护得好,要是自己不好好保护,会格外厉害,尤其是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