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踪报道本报记者再探访长清区潘村再生棉加工点
棉包上都贴好了警示标签
  • 2012年07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更多
  按照相关规定,加工点生产的再生棉棉包都贴上了警示标签。
本报记者 任志方
  4月24日-26日,本报对长清区潘村再生棉生产加工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报道后,长清区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联合检查,并查封了其中的违规加工点。现在整改的情况如何?7月7日,记者再次到这些再生棉加工点进行了探访。
  老板们自发组织了
10余人的业余消防队

  7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潘村附近的再生棉加工点,和上次记者来这里不同,从加工点厂区北侧到南侧,每个加工点都安上了门牌号,加工点的地址都能很容易地被找到。
  “作为棉制品生产行业,最担心的就是防火安全。”在其中一家名为宏达再生棉回收站的加工点内,老板给记者演示了消防设施的保养和维护情况。
  该老板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加工点的负责人自己投入资金修建的。此外,为了满足整个厂区的消防安全,加工点的负责人们还联合成立了一个10余人的业余消防队,并与厂区签订了《安全防火责任书》。
每个棉包都
贴上了警示标签

  在宏达再生棉回收站的仓库里,记者看到这里还堆着一垛一垛的棉包,而且每个棉包上都贴好了统一的警示标签,上面标明了产品名称,及“禁止用于生产医疗卫生用品、婴幼儿用品、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及生活用絮用纤维产品。”
  另一家再生棉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刘永山告诉记者,在执法部门检查之后,厂区内的再生棉加工点老板们联合发了一份行业自律书。记者看到这份自律书的头一条就是“合法经营,服从管理。”此外还有“不收购不合格、不合规材料,不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参加灭火演练和培训”等要求。
  在顺玉再生棉加工厂的办公室,老板还给记者出示了一摞再生棉销售流向记录及出货台账,对产品名称、进出货数量、时间、价格、来源、流向等做了记录。“这些都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记录的。”
“还是希望能在
现在的地方继续发展”

  在厂区主要道路的一个拐角附近,有一座基本完工的二层小楼,刘永山告诉记者,“将来加工区的办公地点就准备设置在这里。”而为了美化加工厂区,一些老板还在路边及院内种上了树。
  “整个棉花加工厂区虽然刚刚搬迁到这里不到两年时间,但是我们在厂房、道路还有各种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投入了大笔资金。而且再生棉加工也是国家鼓励的产业,我们还是希望能在现在的地方继续发展。”一位老板告诉记者,由于目前大多数再生棉回收站还属于超范围经营,他们目前正在向当地工商部门申请增加“加工”类别。
  “现在在国内的北京丰台、郑州、省内的邹平、微山都有这种再生棉加工企业。目前这个厂区里有的加工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甚至能达到上亿元,如果对现有的再生棉加工企业进行规范,并加以扶持,形成规模化发展,无论对地方经济还是对企业发展来说都会是好事。”山东省浙江商会副会长季瑞彩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