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报道引读者共鸣
冠名费花在哪应向社会公开
本报记者于飞柳斌
  • 2012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8月1日B04-B05版《市民质疑公交站点卖名字》报道刊发后,引起读者热议。在读者的反馈中,很多人对烟台市公交集团广告有限公司走商业化道路产生质疑的同时,也对收取的冠名费去向产生疑问。冠名费究竟去向何处,公交作为公共事业,是不是应该向社会公布冠名费的去向?
站名商业化引共鸣 读者致电本报诉心声
  61路公交站点“盐滩”不见了,站点名字改成了一个楼盘的名字“山水龙城”,让不少要到“盐滩”的乘客“转了向”。
  8月1日一早,市民王凤鸣看到本报《市民质疑公交站点卖名字》报道后致电本报热线,他称这件事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如今越来越多的公交站点改了商业名。
  “有好几次坐车,都坐过了地方。”王凤鸣说,很多公交站名都已存在多年,为广大市民所熟知,公交公司不应未经征求市民意见而随意更改站名。
  “公交公司将这些站点名从标志性建筑及路名改成商业化的名称,如果收取了高昂的冠名费,这种利益至上的行为实在不可取。”市民张先生说,冠名费去向应向社会公开。
冠名一个站点多少钱 有单位称一年七八万
  冠名一个公交站点究竟要花多少钱?记者了解到,冠名企业多是和烟台市公交集团广告有限公司签订了冠名合同。
  烟台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没搬家之前位于市区一处繁华路段,门口有多路公交经过,当时门口站牌的名字就是该律师事务所的名字。
  “当时一下签了3年合同,每年的费用是3000多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签合同的时间是在2006年前后,那时候的费用比较便宜,站牌冠名对于单位的宣传也起到一定效果。
  2009年底,该律师事务所搬到靠近海边的一个写字楼,门口也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单位负责人还想通过公交站牌冠名的方式做一下宣传,但是他们发现经过三四年的时间,冠名费用已经涨了20多倍。

  “前段时间,我们联系了一下,对方称现在冠名一年的费用高达七八万元。”工作人员介绍说,考虑到费用有些高,他们一直没有做。
  1日,记者也咨询了南大街上多家冠名企业,但是多数企业或称是商业机密或不方便告诉,并不透露具体价格。
  某冠名医院坦言,公交站点冠名费用跟人情、合同期、经过线路多少都有关系,不是想冠名就能冠名,价格只有内部人士才能得知。
记者再次采访 广告公司未给答复
  公交站点冠名真如记者采访中所说的需要花七八万元吗?冠名需要经过怎样的程序?公交集团广告有限公司进行广告经营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冠名费用的价格明细是怎样的?能否向社会公示冠名费用去向?
  带着这些问题,1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烟台市公交集团广告有限公司,希望对方能够给予相关解答。
  据该公司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冠名费用、去向等情况需要咨询公司经理,但是经理、副经理都不在单位,工作人员无法给记者答复。
  随后,记者拨通了一位负责人的电话,接通电话后,该负责人称正在外面,忙匆匆挂了电话。
部分市民认为 冠名费去向应公示
  商家支付的这笔费用会用到何处?据烟台市公交集团广告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广告站牌日常的维护、修理费用无财政拨款,完全由公司自行承担,“一年得花上百万元”,所以在站名里会有些赞助商的名字,这也是广告公司分摊维护费用的一种措施。
  部分市民认为,公交站名商业化,不一定都是“有偿使用”,建议相关部门在将公交站名商业化时坦坦荡荡,不必遮遮掩掩,为了便民的目的,兼顾城市需求,完全可以把情况公开公示。“公交作为公共交通,也应该向社会公布冠名费的去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