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疾人卫生间变成杂物间
岛城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但有的被占用,利用率不高
  • 2012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南京路一公厕的残疾人专用卫生间一直紧锁着门。
  很多主干道上,私家车占用盲道已成了常见现象。
文/片 本报记者 李珍梅
  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1日,记者调查发现,岛城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设置较为完善,但利用率不高,盲道上停着车、无障碍卫生间堆满了杂物,普遍被占用。业内人士称,《条例》出台有利于提高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重视。
 卫生间?杂物间!
  青岛的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得如何?设施利用得怎么样?1日,记者对市区部分主干道、火车站、广场、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进行了调查。
  1日下午,记者沿着燕儿岛路往南走,在不到50米长的人行道路上,前后停着3辆私家车。私家车正好“霸占”着盲道。记者行至私家车跟前时突然被“堵路”,被迫从人行道上下到车道上行走。而在宁国二路和银川西路交叉口附近,十几辆私家车停在人行道上,盲道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了。还有的盲道被报摊占用。在很多市民眼里,盲道被占用已不足为奇。
  除了盲道被占用,残疾人厕所也存在闲置的现象。1日,记者在奥帆中心一公共厕所门口看到,一间残疾人专业卫生间的门紧锁着。记者找到管理人员进行询问。管理人员回答说:“自残奥会以后,残疾人很少了,为了减少清洁的时间,就停用了。”随后,在记者的恳求下,管理人员打开了门。记者看到,卫生间里堆满了衣服、清洁工具等杂物。
 善待无障碍设施,市民意识淡
  记者调查发现,盲道、残疾人卫生间、缘石坡道等,这些无障碍设施建设,在青岛还算比较完善。但由于市民的无障碍设施意识不强、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不少无障碍设施成了摆设。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几名学生对青岛市无障碍设施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在对945个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0%的人对无障碍设施比较关注,81%的民众对无障碍设施不太关注,剩下的9%表示对无障碍设施完全不知情。在大家了解的无障碍设施方面,也仅仅限于缘石坡道,盲道和盲人过街音响信号等。在无障碍设施不足方面,32%的民众选择了数量不足,48%的民众选择了维护不善和知情不够,20%的人选择了设施种类不齐全。在无障碍设施作用方面,78%的民众认为无障碍设施仅仅方便了老幼病残孕等弱势群体的出行,只有21%的民众认为无障碍设施造福了全体社会成员。
  而在无障碍设施被占用上,相关部门认为监管也很为难。“我们也知道车主们将车停在人行道上占了盲道是不应该的,但是现在也确实没办法,停车位太少了。”城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
 《条例》或助力监管力度
  《条例》的出台首次立法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盲道、残疾人厕所,这些是市民最容易想到也最常见的无障碍设施。事实上,无障碍设施远远不止这几种。《条例》中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涵盖了信息和交流等方面的无障碍,规定了手语、字幕和盲文的使用,保障视障者的沟通与交流。
  青岛市城乡建设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坦言,有些市民认为无障碍环境是专为残疾人建设的,于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占用盲道、对残疾人需要的服务漠然处之。这位负责人说,在这一方面,需要各部门联合起来加大宣传。“通过宣传,让市民理解,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
  这位负责人说,青岛作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做得较为完善。但监管起来还存在难度,而且对一些早年建设的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难度大。“现在《条例》出台了,更会引起相关部门对无障碍设施的监督和建设力度。或许有一批专用经费,用来改造或增设无障碍设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