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雨后看海”翻出基础建设欠账
  • 2012年08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董从哲

  一场强降雨使济南城乡很多地方积水成灾,商河等地出现内涝,商河一地34万亩农田被淹、70间房屋倒塌。晚报记者探访灾情发现,农田积水的主要原因在于主河道泄洪不畅发生倒灌,4条主要河道,仅仅一条尚能正常排水。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兴修水利运动后,济南周边的大型农田水利浇灌排水设施定型,几十年来保证了城市泄洪和农田旱涝调剂等基本减灾功能。但是在之后的数十年,这些当初建设而成的水库、河道、大小沟渠很多没有得到大修大补,甚至在欠缺修补的情况下带病运行,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高架排水设施损毁,水库漏水严重,河道、沟渠淤积堵塞甚至丧失排水浇灌功能。
  包括城市河道,记者采访中也遇到了已经在地面上看不出河道走向,或者严重淤塞不能行洪的严重情况。作为地表水自然选择的天然通道,河道的价值在城市建设中被一再忽视,甚至在城市经济发展的短期利益需要面前,它们被棚盖成了地下河,被人为改道,不科学地取直、扩建,这些不尊重大自然和河道自身规律的行为,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产生更多自然灾害。
  所以我们认为,尽量恢复历史上河道的原貌,将自然水路还给水,比如济南市正在进行恢复性建设的小清河河道、部分恢复性建设的“北湖”、全面开发建设的鹊山龙湖湿地等等,这些湿地和河道、水面的恢复和保留,是尊重济南北部城区、田野地势低洼,历史上就是洪水滞留区的科学规划。这样的城市规划,将不仅仅在防汛和行洪、排水方面具备前瞻性的效果,而且还会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和城市风貌。
  这次济南市推行的河长制,全面维护和整治河道,未尝不是对历史欠账的一次弥补。济南市民还注意到,这次河道整治任务中,还包括了河道生态景观的恢复性建设要求。这项工程一旦建成,不仅给济南市的排洪防汛抗涝设施带来一次巨大变化,还将为城市景观带建设提供又一处“亮点”。
  一场强降雨带来的警示,不仅是给济南市区的,还是给商河、济阳、平阴、章丘等县市的。只有全盘规划,统筹安排城市防汛和乡村排水防洪,维修好河道,维护好河道,利用好河道,才是减少灾害、造福一方的百年大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