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出社区也能缴纳水电费
新农村社区设施不比城区差文/片本报记者刘守善实习生张颖通讯员薛红梅
  • 2012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面貌一新的唐口街道杜屯社区。本报记者 刘守善 摄
  济宁市对全市城乡建设成果进行自查,内容包括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8个方面。3日,记者跟随检查组实地查看了贵和苑小区、市中区唐口镇杜屯社区。这些社区不仅有了监控系统,而且乡镇的社区也实现了“三通”(通水、通电、通气),城乡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

一小区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
  3日,记者来到位于环城西路的贵和苑小区,这里优美的环境、大面积的绿化等得到检查组人员的赞同。
  在小区物业公司监控室内,记者看到,这里的30余个屏幕均开放着,从屏幕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大门、花园、楼门以及电梯内的情况。“监控系统实现全覆盖,这是这个小区最大的亮点,尤其是电梯内也实现了联网。”该小区物业管理人员称,如果电梯出现故障时,居民不仅可以通过电梯内的电话进行报警,监控人员在屏幕上也能及时发现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救援。检查组成员左洪山介绍,监控以及应急能力达到这个水平的,济宁城区目前仅此一家。希望借助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在城区的小区中推广这种模式。
  市中区唐口镇的杜屯社区,是在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社区,目前这里已经通上了水、电、气,明年冬天便可以通上暖气。与此类似的还包括,济宁高新区黄屯街道金色嘉苑社区,这个社区是黄屯街道新农村建设的一期工程,小区的规划、设计非常到位,楼间距非常大,道路有直有曲,配合社区绿化能够起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居民不出社区便可以办理缴水电费、通讯费,卫生、医疗等设施也非常完善。
城市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截止2011年底,济宁市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941万平米,比2010年冬季增加了434万平米,增长了28.8%,集中供热普及率已经达到60%以上。“现在西城区的供热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年内不仅实现汽水置换,而且供热面积也会随之增加。”左洪山告诉记者。
  近几年,济宁市提升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目前全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5座,运行规模70万吨/日,均达到一级A达标排放标准。各污水处理厂自正式投产以来,工艺及设备运行正常,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据介绍,去年,济宁城区的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了无害化垃圾处理填埋场7座,4个县市的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全部投入使用,纳入了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置,省政府下达的2011年年底实现“一县一场(站)”的目标全部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农村社区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检查组成员发现,济宁市的和谐城乡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今年下半年着力解决的部分。
  从城市建设方面看,旧城区还有不少棚户区,群众的生活环境依然需要改善,新建广场、公共绿地及公共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打破,部分镇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小城镇的建设投入力度不足,建设标准不高,缺乏个性和特色,对产业、人口的集聚承载能力不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与之配套的社区服务、文教卫生、垃圾污水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济宁市将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大对小城镇的建设力度。
  “今年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已经启动,其中东南片区的房屋征收工作也已经启动。”济宁市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济宁已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但是今后还将实施“绿荫行动”,城市内将建设更多的绿地、广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