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们来了玩了,走了就再没音了
大学社会实践越走路越窄
  • 2012年08月1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拜访国际民间艺术大师杨洛书先生。
  实地走访杨家埠民俗文化大观园。
  ▼走访风筝年画店。
文/片 本报记者 杨万卿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晓东
  每年暑期,一些大学生都会到各地进行社会实践并在一些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寒亭的杨家埠就是其中一个。这些年来,每次有大学生来,当地都会尽心接待,但是这些学生们在返校后就再也没有跟当地联系,学术成果也没有和当地分享。付出不少却等不来收获,这也成为不少大学实践基地面临的尴尬问题。

只谈理论帮不上地方
  今年8月11日到8月14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戴淑妮老师以及徐玉婷、马心如、徐悠、刘慧慧、延青等七名同学来到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以“关于潍坊市杨家埠村民俗文化资源下旅游发展创新模式探究”为主题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
  负责接待的是当地村委,徐玉婷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学习团队在当地村委盖好印章后,就自费安排边旅游边学习的活动。一群女孩子先是参观了杨家埠村的民俗文化产品,得知手艺也已经传播到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还学习了其旅游模式以风筝、年画等民俗文化为特色,发展至今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她很专业的说到,这也是新时期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
  和其他学习团队一样,学习心得之后就是提意见。
  徐玉婷提到,在活动过程中,大家发现杨家埠村虽然艺术地位很高,但是很多外地人仍旧对杨家埠村不熟悉,这是很可惜的。虽然当地采取了相应的宣传方式,但传播力稍显不足。此外,单纯以展示风筝、年画吸引游客的方式较为单一。
  这些来自海大的学子提出,首先,通过多种途径扩大杨家埠村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增加各种能使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方式,比如在国内各地及国外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扩大宣传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山东省内。同时,可以将乡村生活氛围与民俗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形成有杨家埠特色的旅游模式,比如完善农家乐活动、将旅游模式扩大到全村民参与等,让游客在领略到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在淳朴的乡村生活中得到放松。
  从理论上讲,几个女孩子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最终因为杨家埠自身的各种限制,这条建议并没有得到实施。
学生返校之后就没回音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存在着成果分享和实际性等问题,在寒亭区民俗学社会实践基地设立时,就确立了地方与高校间成果分享的原则,但仍面临后续实施的问题。
  “理论上的研究成熟之后,就怕在实施起来后劲儿不足”。张金辉说,现在大学生实践与地方相结合,如何转化成生产力成了最大的瓶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将学术理论转化成经济效益,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长远打算,而现状却是经常缺乏后续研究,导致理论在实施的过程中没了后劲儿。
  寒亭区文化局徐萌萌在谈到大学生实践活动时认为,大学生在下基层实践时,缺乏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他们提问的都是自己想了解的学术性知识,对地方特色的了解也仅仅是浅层次的”。徐萌萌告诉记者,在接待来杨家埠参观学习的大学生时,能感觉学生们在实践之前做过准备,对地方特色有初步的涉入,提问的也很具有针对性。但是,对于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们去不甚了解,“技艺的传承以及濒危的门类等,对这方面知识还是比较缺乏”。
  徐萌萌说,每当大学生来参加社会实践,地方上都会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将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介绍,“可学生们在返校后就再也没有跟我们联系过,学术成果也没跟我们分享”。徐萌萌无奈的说,实践活动每年都有两次左右,年年不断,可是当地面临的实际问题,高校生从没给出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
难以复制的“柳毅”神话
  2008年,寒亭区政府与山东大学建立了民俗学合作关系,并在寒亭区设立了民俗学社会实践基地。实践基地负责人张宝辉告诉记者,设立实践基地以后,让学校和地方上实现了双赢,“学生能了解到基层的民俗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而地方上能借助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学术上的优势,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帮助地方文化更好的推广”。
  张宝辉说,“柳毅文化”和柳毅山景区建设的成功就是高校生社会实践与地方上双赢的典型实例。原本的柳毅山上仅有几个庙,文化挖掘也不够,更谈不上景区建设。2008年与山东大学建立民俗学合作关系后,高校生们就来到柳毅山进行社会实践,从最初的田野调查开始,走基层、下农村,之后又开展“柳毅传说”学者研讨会,让“柳毅传说”逐渐提升到学术高度,进而形成了现在的“柳毅文化”。
  “如果单凭地方上的努力,想把柳毅文化推出去是很难的”。张宝辉说,地方上的文化层级不够,在挖掘文化方面经验不足,方法上也不如高校民俗学的学生专业,使得地方上的学术与高校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两者联合后,不但将柳毅文化更好的挖掘和推广,还借助学院力量,推动了柳毅山文化景区的的大面积建设,由文化带动寒亭当地的旅游发展,解决了柳毅山附近居民的就业问题,“现在还吸引了不少山大的毕业生来寒亭就业,这也是柳毅模式带来的双赢效果之一”。对于高校的专业学生来说,民俗学离不开基层,建立实践基地,给高校生提供了深入基层学习的机会,更好的弘扬了民俗文化。目前,“柳毅文化”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疑为寒亭区的“柳毅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民俗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设立和发展中,寒亭区政府也承担了部分的费用,像高校生实践调查活动中产生的食宿费用等,都是由地方政府来承担,“付出是有形的,而收获却是无形的”。张宝辉说,如果“柳毅文化”由地方上自己做的话,难度特别大,而合作之后,收获的成果是非常显著的,并且能产生长期的效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