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闰年送面鱼
  • 2012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这一习俗,不仅让做女儿的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能了却父母对女儿的思念之情,真是一举两得,值得发扬光大。
  □朱旭
 
  在我的老家费县,有一古老的习俗,就是每逢农历闰年,结了婚的闺女,要在闰月里蒸一对面鱼,送到娘家。过去,费县是个穷地方,人们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寅吃卯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老百姓过日子大都按农历计算,赶上闰年便会多出一个月,闺女担心年一长,娘家人会断炊挨饿,就会专门抽出时间,蒸出一对面鱼,赶忙送去。“鱼”和“余”谐音,闺女当然也希望娘家的日子过得富足有余,以图吉利。
  在那时,当地老百姓的主食就是瓜干煎饼、渣豆腐之类,面食便显得非常金贵,只有到年节或客人来了才吃点。闺女送面鱼,足见对娘家人的重视和对父母的孝敬。
  小时候,我见过母亲做面鱼的情景。先把面粉和好揉匀,饧一段时间,再把面团掐成两个剂子,做成鱼状。用剪刀在头部平着剪一刀,鱼嘴便出来了;在腹部上下剪几刀,鱼鳍便出来了;在尾部竖着剪几刀,鱼尾便出来了。在头部,摁进两粒黑豆做鱼眼。在腹部,用顶针子盖上一个接一个的印子,当鱼鳞。如此,一条神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大鱼便呈现在了眼前。然后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左右即可出锅。蒸出的面鱼质地松软,富有弹性,白生生,香喷喷,让人垂涎欲滴。
  在当时,母亲去姥姥家送面鱼,我是甘做小尾巴的。到了姥姥家,自然会受到姥姥姥爷的热情款待,不仅能吃到绵软筋道、甘甜可口的面鱼,还能吃到热气腾腾、勾人舌尖、直到年节才能解馋的水饺。母亲送给姥姥的面鱼有四五斤重,够姥姥姥爷吃好几天的。  
  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不过也有了一些演变。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天天都能吃上面食,大都不送面鱼了,而改为送货真价实、活蹦乱跳的真鱼。这一习俗,不仅让做女儿的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能了却父母对女儿的思念之情,真是一举两得,值得发扬光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