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仰庐山之高
  • 2012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支英琦,生于乡村,长在城市,长期从事报纸新闻工作。曾出版专著《岩石与火焰》、《简单的生活》、《画与话》、《清塘荷韵》等。现供职于大众报业集团。
  遥想当年,沈周和他的弟子同道逍遥于世,以诗文书画自娱,优游山野,淡于仕进,是何等的自在。
  身在山中看庐山,峰回路转,确乎难以见到庐山浑厚华滋的真面目。站在山下遥望庐山,那种重峦叠嶂、茂树飞瀑的气势,迎面喷薄而来,使人不由得生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叹。
  以庐山的崇高博大,来赞颂老师的品德和学问,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就匠心独运,为纪念恩师陈宽七十大寿,创作出了传世名作《庐山高图》,也开创出以山水象征人品的水墨表现手法。
  其实,生活在江南水乡的沈周,并没有到过庐山,他画的是想象中的庐山。而画中繁茂润泽的生机和恢宏层叠的气势,却与庐山的实景十分相近。近景山坡上,两棵劲松虬曲盘缠,生机勃勃。中景是著名的庐山瀑布,水帘高悬,清流直下,如同银河飞落。山崖间,有木桥斜跨,流水飞白顿现生气。瀑布两侧的巉岩峭壁,内敛环抱,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力的碰撞。飞瀑之下,有一文士伫立石上,仰望高山,若有所思。瀑布上方,是高高耸立的庐山主峰,云雾浮动,重峦叠嶂。伟岸兀立的主峰,给人以仰之弥高的雄浑、厚重之感,正可寓意老师宽厚博大的人格精神。
  沈周画这幅画时,不过41岁,但个人的艺术特色,在这幅画中初见端倪。画面布局疏密有致,有条不紊。画风上融合“元四家”所长,其中以王蒙细密繁茂的风格最为突出。山石主要用短披麻皴,干湿互用,层次分明;层层叠叠的山峦,没有奇崛沉重之感,而是有一种温润雅逸的气氛贯穿画面。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画家以近浓远淡、上深下浅的墨法,形成云气潆绕的氛围,把主峰向深处层层推远,画面顿现澄静深邃。
  自沈周开始,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画派——吴门画派,笔法苍劲、意境深邃。沈周即是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和奠基人。吴门画派画家的主要成员,如文征明、唐寅等都是明代画坛杰出人物,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对后世绘画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遥想当年,沈周和他的弟子同道逍遥于世,以诗文书画自娱,优游山野,淡于仕进,是何等的自在。也正是有了这份心境的超然与恬淡,才有了《庐山高图》中那种沉稳凝重的线条和儒雅清丽的色调。
  庐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笼罩着浓浓的诗情画意的。自晋以来,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就有4000余首,唐代李白仰望飞瀑惊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宋代苏东坡山行回望中顿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首诗,吟咏至今,几乎成为庐山的一种写照。一说到庐山,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飞流直下的瀑布、高低变幻的山岭。因此,沈周作为艺术修养极高的一代名家,有没有到过庐山并不重要,他正可以融汇诗意,直抒胸臆,把最美的意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就是画家心目中的庐山。
  这样的庐山,是值得永世景仰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