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务照顾孤寡老太20多年
每到老人忌日之际,三十多位老职工都会相聚纪念老人本报记者刘云菲通讯员王会
  • 2012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牛振全把所有跟老人的合影都保存着,这是其中一张,前排中间坐的就是刘大娘。 (牛振全提供)
  临清市饮食服务公司是上世纪的一个老单位,单位的职工差不多都换了职业,人也都年过半百。20多年来,他们中的三十多个人,一直义务照顾孤寡老太刘大娘。如今,老人已经离世两年,但每到老人忌日之际,他们都会相聚纪念老人。
每年都摆大席 给老人过生日 
  17日,在临清红旗旅社,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个集体中的两位当事人。他们再三拒绝采访,在记者一再沟通下终于同意见面。“我们觉得这事很平常,想多叫两个人来,他们都不愿意露面,都挺低调的。”当事人牛振全说,很多年前他的一个朋友就想把这件事反映给电视台,他们没同意。20多年过去了,他们默默做事,没想太多。
  今年50岁的牛振全,回想起从前的事,要从1988年左右说起。“刘大娘名叫李玉梅,他丈夫是我们单位的老经理,姓刘,所以就喊她刘大娘,后来都叫干妈。1981年老经理去世,他们没有孩子,就剩刘大娘一个人,她一直在公司的旅社打扫卫生。大约从1988年,我们单位的人自发照顾老人,具体有多少人参加,都说不清了,大约有三十多个人吧。”
  1990年的“五一”,在临清迎宾饭店,三四十个人齐坐三桌,给干妈过生日。“那是给老人第一次过生日,提前谁都没跟老人说,到了地方老人才知道是给她过生日,她就一直掉泪。”牛振全说,从那次开始,每逢“五一”就摆大席给刘大娘过生日,定做双层大蛋糕,老人每次都推辞,怕麻烦大家,可是大家不听,就想让老人开心。“大娘其实不是‘五一’过生日,她的生日是三月份,我们商量后选择了‘五一’。”
老人生病,集体凑钱给老人看病
  平日里,大家不让刘大娘家里空着,你来我往,刘大娘家里总是挺热闹。谁家包了饺子,谁家炖了鱼,都给她送一份。过年过节、大家都去老人家里团聚,初一去拜年,初六、初八,在老人家里做一大桌子菜。另一位当事人张丽珍说:“我们这些人里,现在最小的50岁,最大的66岁,属66岁的徐秀凤大姐去得最勤,还有李晓梅、宋兰梅、高玉敏、陈秋霞、刘新桐、杨占奎……这些人都没少照顾刘大娘。” 
  2007年左右,干妈病倒了,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和肝囊肿。张丽珍回忆说:“以前,老人断断续续生病,不管大小病,都有人照顾。老人没有退休工资,每个月只有200多元补助,那次病得厉害,我们集体凑了1千多元。” 
  张丽珍说,刘大娘为人宽厚,是个明事理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没少照顾了他们,大家就把她当自己的母亲。“刘大娘人很好,我们上班,她给我们的小孩做衣服,帮我们看孩子,人都是相互的,感情处在这儿了。我们单位的职工很团结,谁家有事,大家都帮忙。”
老人去世 有人哭了两天
  2010年,刘大娘病情恶化,反复住院。牛振全说,几乎每天都得陪着老人打针看病。“从老人病倒一直到去世,这伙人都在她身边。” 
  刘大娘去世的那个夜里,大家都没走,老人出殡那天,所有人都去了。“老经理跟以前的老伴还有两个儿子在康庄,大娘得病最后几个月,他们都来伺候了。大娘生前说要回老家,我们尊重老人意愿,就把老人埋在了家乡。”牛振全说,出殡那几天,有个同事因为家里有急事没去成,在家整整哭了两天。 
  临清元仓街的一座平房就是刘大娘的家。邻居说,刘大娘虽是一个人,但是他们都羡慕她有一大帮好“儿女”。“个个都那么和气,人都很好,老大娘可乐呵了。”
  74岁的李秀玲老人是刘大娘的亲妹妹。她的儿子侯振荣说:“现在很难找到这样的集体了,人都可好了,我们街上的两个环卫工也常去看我姨,都是好人。”
  牛振全把所有跟老人的合影都保存着,每逢过节,孩子升学,大家都坐在一起合影,最中间坐的永远是刘大娘。“去年大娘过忌日,我们聚在一起,那天下大雨,没法去康庄,我就在路口烧了些纸。没事的时候看照片,以前那些事全在脑子里,好像她还没走。每到大娘忌日我们就聚聚,纪念老人。”牛振全抬了抬眼镜,眼眶里满含泪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