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巾帼英雄唐赛儿些许痕迹在蒲台
文/片记者吝海滨
  • 2012年08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唐赛儿雕塑。
  ▲ 矗立在蒲湖小岛上的唐赛儿祠堂。
  ▼ 郭文洁老先生撰写的《唐赛儿前传》。
  唐赛儿,生卒不详,死亦成迷。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领袖,山东滨州蒲台县人。追其历史,寻其文化。寻其后人,不得,遂罢。唐赛儿故居、大寺庙遗址也并未得见。观唐赛儿雕像以纪念之。后得一唐赛儿祠,但未能一睹风貌,憾也。终寻得郭文洁老先生,道其偶遇清末老秀才张景瀚的孙子张涧泉,闻得唐赛儿侠义之事迹,解吾心中之疑惑。吾欲把自己家乡辉煌历史英雄人物写出来,流传当今,更望能传于后世。
传奇女侠名垂千史
  明成祖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山东益都(今青州)一带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此次起义影响深远。起义的领导者虽为一女子,但她作战勇敢,其故事也在今天的山东民间广为流传,后人在《女仙外史》中更是把她演义成无所不能的女仙,她就是传奇女英雄——唐赛儿,唐赛儿生卒不详,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莲教女首领,山东滨州蒲台县人,林三之妻。唐赛儿起义后,青州卫指挥使高凤带兵围剿卸石棚寨,妄图将义军一网打尽。唐赛儿充分利用青州西南山区重峦叠嶂的有利地形,设下埋伏,诱敌深入。唐赛儿一马当先,杀入敌阵,官军指挥使高凤惊惶失措,混战中被杀死,官兵群龙无首,斗志全无,顷刻土崩瓦解,全军覆没……
  后来,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终因官兵的强力镇压而失败。赛儿踪迹杳不可闻,唐赛儿来自民间,其下落也谜一般地消失于民间。今天,在她家乡滨州黄河大桥的北段建有她的戎装像。英姿飒爽的她俏立于桥头,滚滚而逝的黄河水,仿佛夜夜诉说着这位女英雄的一代传奇。

英雄雕像巍峨耸立
  来到滨州,过了黄河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唐赛儿雕像了。唐赛儿雕像立于滨州黄河大桥北段,路过之人,均能感受其英姿飒爽。此雕像是进入滨州的第一雕像,也是滨州目前最高的雕像,几乎成为滨州的形象标志。来到雕像下,与附近居民交谈时,偶然有人笑谈唐赛儿雕像:一个姑娘骑着狼,拿俩棍子指太阳。一听还真是这么个外形,但其气势又岂是那么简单的一句话能够描述?据附近村民杨增华讲,唐赛儿雕像修建于1971年,是滨州黄河大桥二次修建通车后建设。刚开始在雕像下立过石碑,但听说后来修建外环公路把石碑撤掉了,不知了去向。围雕像走一圈,没有石碑介绍,没有语言的描述,有的只是那高耸入云的英雄,让人仿佛又看见一位身披战袍的巾帼英雄,挥戈跃马,乘风而来。

几经周折寻觅旧祠
  当谈到唐赛儿事迹时,市中办事处陈家台居委会63岁的杨增华讲述道:“对于唐赛儿,20多年前有黑白电视的时候,就播过连续剧,讲述唐赛儿生平的,那时候我就开始看,也喜欢看。电视里讲的很明白。那都是真的吧。她的故居就在我邻村,只是可惜后来淹了。现在成了蒲湖,湖面上现在有个小岛,岛上还剩下个唐赛儿纪念祠堂。”听完杨叔讲的,我便问他是否见过唐赛儿故居。杨叔摇摇头:“别看原来靠的近,还真没去过那!我也是听老人们说的。你可以先去小岛上看看唐赛儿祠堂。”在雕像下离开时,又打听询问了几位居民,有人说位置在现在建设的黄河楼后面,我便来到了建有黄河楼的岛上。打听了几位正在修建黄河楼的工人,都未听过有唐赛儿祠堂。一时间,像是断了线索,无处寻找。无奈只好围绕蒲湖转了几圈,希望能遇上几个知道唐赛儿祠堂的人。农民、垂钓者、农民工从他们那得到了统一的回答,“没听说过”。
  一上午寻找无果。中午回到家中,与父亲说起唐赛儿,问起唐赛儿祠堂,得到了一个肯定在湖上的答案,这个答案又让我看到了希望。下午又来到蒲湖,再次与在湖边树下乘凉的居民聊天。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确定了那个小岛,确定了那个上不去的唐赛儿祠堂。小岛位置确定的过程还是比较曲折的,但同时非常滑稽,因为也同样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找到了唐赛儿祠堂。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手臂抬起伸出食指,转动180度,“那就是。”我也彻底算是明白什么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唐赛儿祠堂就在我与居民聊天地点的后方,在蒲湖湖面的西北角,在环湖公路上往湖中心看并不惹眼。上午我曾在这附近走过至少两遍。但怎么说最终还是找到了。湖面上一个很小的岛,岛上是一个亭子一样的建筑,这便是唐赛儿祠堂了。远观,在湖面上一个小岛被云雾缭绕,颇有仙境感觉。兴起,随手拍下一张图片,留作纪念。虽未进去,但这种云里雾里神秘的感觉还是非常迷人的。

多方寻找终有收获
  老北镇的人们敬仰揭竿而起的年轻女子唐赛儿,她有胆识,有谋略,她是英雄,更是传奇。人们不仅为她塑像,还为她修建了故居。“听老人们说,赛儿的故居就在蒲湖下面,只是1978年的黄河水把它淹没了,而今只剩蒲湖岛上的亭子,那是赛儿祠。”祠堂找到了,是不是缺少个讲故事的人?随后走访了李庄、金卜、三里庄等村庄,询问了当地的知情老人,但故事情节大都相同,唐赛儿明初起义,杀富济贫,行侠仗义,最终起义被镇压,唐赛儿下落不明。不过,寻找就会有新发现,在蒲湖公园附近,记者偶遇了带着孙女出来游玩的李老先生。李老先生说起唐赛儿那是非常了解。“当时的蒲台县,有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地。唐赛儿就住在当时的西关。起义失败后,明朝屠杀了西关所有的人,很可惜,整个西关没有了。”据了解,现在只剩下了东南北三关。86年洪水又淹掉了北关,北关迁移至现在的市东街道办事处,就是现在的北一、北二、北三村民居委会。同时我还听到一个好消息:李老先生的一个朋友叫做郭文洁,家住北二,就是原来未搬迁老蒲城县北关的。听说郭文洁老先生自己就写过《唐赛儿前传》。随后便寻到北二村,寻到了这位老先生。
  来到北二,在一户普通庭院中终于见到了郭文洁老先生。老先生当听到唐赛儿时,神采激动,带上老花镜,给记者拿出了他写的《唐赛儿前传》。《唐赛儿前传》印制于1993年,书更像宣传画册,因为整书就是105页。书保存得很新,书封面的设计和颜色搭配就不是那么新潮了。当时的郭文洁就喜欢写写画画,据说小时候又偶然遇到了张涧泉,张涧泉是清末老秀才张景瀚的孙子,张涧泉在其爷爷那里听了很多关于唐赛儿的事情,张涧泉后来又告诉了郭文洁,这样,故事一人传一人,慢慢地流传了下来。这就给郭文洁写《唐赛儿前传》奠定了基础。“我现在身体不是很好,腿脚也不利索了,如果好,真想亲自去寻找一下唐赛儿的痕迹。”郭老先生最后遗憾地说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