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津蟋蟀搭台经济唱戏
逮虫子成了村里的大产业
  • 2012年08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小小的蟋蟀牵动着众人的眼球。   ▼百里挑一。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本报8月20日讯(记者 马瑛) 宁津县尤集村有“中华蟋蟀文化城”之称,25日将迎来第一届蟋蟀文化交流大会。20日,记者了解到,逮虫子已成了村里的大产业。
  宁津县尤集村以蟋蟀闻名全国,每年7月中旬至9月底,全村老少齐上阵抓蟋蟀,在外打工的村民也赶着回村,用村民金旺的话说:“打工能挣多少钱,抓蟋蟀挣个万儿八千的很容易。”高宇和邓胜英是两个12岁的小姑娘,两人手拿着几个蟋蟀罐穿梭在收虫客(收购蟋蟀的人)中,邓胜英说:“这都是刚抓的蟋蟀,还没卖出去,昨天卖了2个,一共60块钱。”来自上海的收虫客告诉记者:“这个村子全民抓虫,老的70多岁,小娃娃只有10多岁。”
  “目前为止,市场上最贵的是前两天成交的2万块钱一只。”海燕旅馆的肖瑞生告诉记者,他从小在尤集村长大,不抓虫的他开了个家庭旅馆,一个简单的农家院被他分割成5个房间,大房间带空调要100元/间,小房间80元/间。“一季能收入一万多元。”几百米的街道,几十家家庭旅馆个个爆满。“街道上有房子的,不管在外边做什么生意,这个季节都回来开旅馆。”有村民说。
  尤集村的村支书尤先生告诉记者,全村120多户家家户户抓虫,平均每户每季收入上万元,价值几万元的好虫也有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宁津县蟋蟀交易市场的日交易额能达到300万元以上,年交易额在3亿元左右,全县有3.7万人从事与蟋蟀有关的产业。
  “地里都淹了,不少蟋蟀都淹死了,人也没法下地去抓。”有捉虫人说,往年每晚都能抓到很多蟋蟀,其中会有四五只好蟋蟀,而今年有时一天都遇不到一只好蟋蟀。不少虫客听说今年雨水大就没过来。来自天津的辛先生告诉记者,他来了一个多月了,才收到100只虫,往年这段时间能收到两三百只虫。
  收虫客告诉记者,白虫是指人工养殖的蟋蟀,虽然个头较大但战斗力很弱。“这几年白虫越来越多,没法管理,只能靠收虫者眼力分辨,一般人看不出来。”尤书记说。
  “不好收了,老百姓越来越精明,现在收不到白虫就很好了。”来自上海的收虫客王先生说,几乎每个收虫客都能收到一两只白虫,根本没法避免,白虫越来越多会影响市场声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