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水浴场游泳“抱住”大海蜇
一市民上身和脸被蜇伤,每天浴场开放前工作人员能捞数百斤海蜇
  • 2012年08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邰先生的上身和脸部被蜇伤,治疗两天后才有所好转。本报记者 陈之焕 摄
  本报记者 陈之焕
    25日上午,在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的医务室,前来治疗海蜇蜇伤的市民和游客不断,半个小时内就有十名伤者前来治疗。
  “我是前天被蜇的,已经打了两天吊瓶了,今天看起来好多了。”市民邰先生说,他前天在海里游泳,游着游着就游到了一只大海蜇旁边,待他发现时已经晚了,邰先生的双手已经将海蜇“抱住”了,嘴巴和脸也贴到海蜇上面去了。
  刚从海里出来的时候,邰先生还没感觉到什么,到浴场医务室让医生给用药处理了一下。晚上回家后,邰先生的双臂和脖子、嘴以及脸部全肿了,而且又疼又痒。第二天,邰先生便又来到浴场的医务室,一连打了两天吊瓶后,红肿才逐渐消除。 
  与邰先生相比,市民于先生的伤情更为厉害,他在海里游泳被海蜇蜇出了“石头胳膊”。“这是我见过的比较厉害的伤情。”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医务室医生鲍新花介绍,开始时于先生的整个胳膊都肿了起来,也不能蜷缩,胳膊上面满是红色的脓包,半个月后伤情才好转。
  在浴场被海蜇蜇伤后,医务室都会为伤者进行初步免费的伤口处理,伤者可以根据伤情再进一步治疗。今年61岁的鲍新花医生有着十年治疗海蜇蜇伤的经验,她介绍,被海蜇蜇得比较轻的伤者,简单涂抹一下医务室特制的棉球就可以了,严重的患者则要到医院进行输液治疗等。
  “我们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制作出的棉球在十几天的时间内就被伤者用完了。”鲍新花说,在浴场开放的三个月时间内,仅治疗海蜇蜇伤的棉球就能用掉六七十斤。
□延伸调查
海蜇透明,水中不易看到
  “海蜇在海里是透明的,很难看到。”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救生队队长宗志忠介绍,一般市民与游客在海里游泳都很难辨别海蜇等水母,被蜇也就成了常事。为了降低海蜇对浴场的影响,浴场每天都会安排工作人员专门打捞海蜇。每天早上浴场开放之前,工作人员都能打捞数百斤海蜇上岸。  “除了打捞,防鲨网及浒苔拦截网对水母也有一定的拦截作用,尤其是伞径大于20厘米的水母,初步估计拦截线能拦截住80%的有害水母。”宗志忠说。    本报记者 陈之焕

青岛没有游客被蜇伤致死
  据了解,目前青岛没有出现被海蜇蜇伤致死的情况,仅出现过几例被海蜇蜇后休克的患者。每年从7月1日浴场开放到9月25日浴场关闭近三个月的时间里,青岛有数千名游客与市民被海蜇蜇伤。 
  目前,青岛各大医院并没有治疗海蜇蜇伤的新方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一直在研究新药和水母爆发原因。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医务室医生鲍新花介绍,被蜇轻伤的伤者半个月内不能吃辛辣食物,一年内不能吃海蜇皮;严重的伤者则三个月内不能吃辛辣食物,三年内不能吃海蜇皮。   本报记者 陈之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