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部两元,一律两元”
你听着烦不烦
  • 2012年08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社会生活噪音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安部门近期将针对城区存在的生活噪音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重点对6类生活噪音进行治理,希望通过此次集中整治,争取减少和降低生活噪音对市民生活的干扰,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宁、舒适的生活环境。
整治噪声,也是改善环境 @孙建文
  对整治生活噪声的决定,我十分赞同。
  噪声问题同油烟等问题一样,困扰着许多市民的生活。有时在自己解决无果的情况下,也会举报,但最后都因为主管单位不明、问题比较小而不了了之。实际上,制造噪声的单位或个人就像制造其他污染一样,是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对他人的侵权。治理噪声需要个人思想与道德的自觉,也需要明确管理与责任主体,加强宣传,及时提醒,必要时给予一定处罚。为此,从长远来看,还要建立具有约束性的监管机制,为不自觉的单位和个人戴“金箍”。
  同时,有关部门也要设置举报电话,让市民积极参与监督。整治噪声也是改善环境,有必要把其纳入环保与民生工程,从根本上抑制噪声。
严于律己,才能根除噪声 @段玉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伦敦司机不爱按喇叭。记者联想起北京马路上此起彼伏的喇叭声,英国人的耐心和宽容值得称道。这种耐心和宽容是人的素质的体现。
  喇叭虽然产生噪声,汽车又不能不安装,靠制度完全禁止鸣笛也不可能,所以司机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公安部门决定集中整治的6类噪声也是这样,就算能够制定出具体的整治标准,监管者和执法者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看守着所有的噪声源。如果产生噪声的单位、个人都能够像伦敦司机那样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噪声污染现象就必然会大大改观。
  所以说,在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整治管理的同时,注重法治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水平,让控制噪声成为高度自觉的工作生活习惯,成为严以律己的实际行动,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控噪一阵风”现象。
自律和监管是噪音回收器 @苏小北
  一群青蛙在水塘里歌颂夜空。它们谁都想第一个发声,都想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最后除了自己谁也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只能听见震耳欲聋的呱呱呱……我们的处境就和童话里的青蛙是一样的:生活在一个随处可听到噪音的环境里,而自己不小心也可能成为噪音的源头污染别人。
  济南最近集中整治六大生活噪音。在对这一行动拍手叫好的同时,我们需更理性看待噪音。针对噪音源分类来处理噪音危害。与青蛙比起来,我们人类更要增强自律。对于屡劝不改的,咱们要拿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法律的健全和完善也是一个重要过程。
  治理噪音不是一时的,需要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公安、环境、城管、媒体等部门多管齐下长久的宣传和行动。我相信,自律和监管是消除噪音的利剑,是强有力的噪音回收器。
  精论
  @庄秋燕 中国人比较隐忍,即使长期受到生活噪音的困扰,最多在心里骂几句娘而已,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增强,国人开始对扰乱自己日常生活的噪音说“不”了。这是文明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表现。

  @甘泉 众人拾柴火焰高,制止噪声扰民,只要广大市民破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特别是平时都一起来多当婆婆嘴,不管何种噪声,露头就管。再加上公安部门保持常态整治,让社会生活噪声彻底“闭嘴”就为期不远。

  @付体昌 说一千,道一万,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如果大家能多为别人考虑考虑,别太自私,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事儿,都好解决。如果只顾自己,相关部门再执行不到位,遭殃的只有百姓了。

  @王鸿英 整治不代表全盘的否定,而是除掉切实影响市民生活的噪音,保护好街头巷尾淳朴的吆喝。

  @马修 噪音无法消除,但可以降低,希望制造噪音的人,将心比心,尽量减小噪音,还给大家一个安静的环境。

  @孙建国 但愿噪声治理能建立起长效机制,而不是专项治理过后就不再多管。要机制,更要执行、监督,也需要提高全民素质、提高执法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减少噪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