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工资县域内统一标准,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民师”转公办 教学干劲足
  • 2012年09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泰安市实验学校西校教师讲开学第一课。 本报记者 赵苏炜 摄
  《民办教师在泰安成为历史》1994年12月30日。
  25年中,泰安民办教师成为历史,1.4万人转成公办。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县域内统一标准发放,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实施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组建教育集团,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人才递进培养,老师干劲更足
  泰安市教育局设计“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依据教师年龄教龄、师德修养等条件,按照“泰山教学新星、泰山教坛英才、泰山名师(校长)、泰山功勋教师(校长)”四个由低到高、依次递进的层次,培养教师(校长)。培养人选每两年评审一次,初次评审名额依次为300人、200人、100人(名校长10人)、30人(功勋校长5人),以后每次按一定比例略有增加。目前,全市搭建起由78名泰山功勋教师、280名泰山名师、600名教坛英才、900名教学新星和10名泰山功勋校长、35名泰山名校长组成的骨干教师(校长)梯队。
  通过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先后培养5名全国模范教师、9名全国优秀教师、8名齐鲁名师、5名齐鲁名校长、1名省人民教师、38名省级特级教师、63名省优秀教师、420名市优秀教师和71名市直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起到培根固土和领军作用。
  近几年,教师中先后有1100多篇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有300多人次在全国、全省各类优质课、创新课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以上奖项。

2010年城乡交流教师3763人
  现在教师队伍的发展要得益于教师补充机制。2010年,泰安市认定教师资格1919人,面向社会招聘教师963人,其中76%安排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全市城乡教师交流3763人次,其中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习交流2161人次,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1602人次。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教学、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跟班学习、城镇教师上示范课等,不断加强城乡教师交流。
  泰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根据教师自然减员情况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及时补充教师。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教师工资县域统一标准
  回想1994年,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后,泰安市教育局制定县乡财政体制调整规划和教师工资统一标准发放的具体时间表。
  从1994年12月30日起,民办教师在泰安成为历史,1.4万民办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18年前,泰安市有民办教师1.65万人。从1994年10月25日开始,对现有民办教师在考试考核、竞争上岗基础上,年底全面解决民办教师转公办问题,工资按职称3年内逐步到位。
  1995年1月13日,肥城市举行所转教师工资兑现仪式,原先一个月140元的“民师”,工资涨到450元。其他县市区的工资三年内逐步涨到位。
  2005年1月起,全市六个县市区全部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建立由教育部门统一负责、财政部门监督的县级教育经费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农村中小学财务,有效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2009年,全市六个县市区基本上实现县域内统一标准发放教师工资,农村中小学教师人均月工资在2007年提高407元基础上,2008年又提高474元,达到2035元,比2002年底(人均764元)增长266%。
  截至今年1月,各县市区教师人均月工资都在3200元以上,农村教师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政策全部落实。
均衡资源组建教育集团
  9月3日开学后,泰安市教育局正准备开会,继续研究六个教育集团如何发展问题。实行结对共建工程以来,集团内各学校、结对各学校间不断加大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高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拓展优质学校发展空间,共享办学优势资源,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我们的干部、师资等资源相互交流,薄弱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校园文化、教育质量等得到全方位提升。”作为主体学校的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副校长说,到集团内的大白峪小学担任校长后,大白峪小学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少先队示范校、市级绿色学校等称号,极大提升办学层次。
  泰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说,从2010年开始选派中层优秀干部到共建学校担任业务校长或校长助理,任期1年,主体学校区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要到共建学校任教1至2年;共建学校要选派干部和骨干教师到主体学校挂职、交流,每年级至少每年选派1名骨干教师到主体学校挂职锻炼或任教。“两个学校或几所学校一起互帮互助,现在泰山区初中教学质量越来越好,差距不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