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全国5A级景区,打造四重世界遗产
旧貌增新颜 泰山更壮观
  • 2012年09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1988年,泰山入列首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5年中,通过软硬件提升,泰山旧貌变新颜。现在,泰山正冲着打造“四重世界遗产”的目标,让泰山文化更深厚、景色更迷人、服务更贴心、游客更喜欢。
  岱庙旧貌换新颜
  3日,记者从泰安市博物馆了解到,受日晒、雨淋、冻融等外界因素影响,构件缺损风化的岱庙鲁班殿修复工程招标结束,将于近期正式开工。这个工程的开工,只是岱庙二十几年来“旧貌变新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从上世纪80年代起,岱庙就开始修复工作。1984年,恢复了厚载门两侧城墙96.5米,复建厚载门;1994年维修东华门南段城墙138米及东华门南侧马道;2005年完成西华门的考古清理和西华门城台的修复。至此,1300米的城墙蜿蜒连成一体,以一种完整的“城”的形象与游人见面,充分展示了城墙的恢宏气势,大大提高了岱庙的文化品位。
  泰安市博物馆修缮部主任赵祥明告诉记者,2005年7月,泰安市决定恢复雨花道院,先后清理西华门城台、鲁班殿、环咏亭、过厅、鹅卵石路面等遗址,并将岱庙清理出来的不同时代的柱础在鲁班殿遗址进行展示。
  岱庙中最大的天贶殿也于2011年9月开始修缮保护工作,维修瓦面、加固木结构、油漆柱子和门窗……如今游客看到的天贶殿翻旧一新,更加雄伟壮观。“目前我们编制了《泰山岱庙总体保护规划》,已经报国家国家文物局审批,将来岱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将受到更好地保护。”赵祥明说。
赤鳞鱼泰山安“新家”
  2000年8月,不少到泰山东麓游览的游客惊喜地发现,清澈的山涧中又看到了濒临灭绝的“国宝鱼”赤鳞鱼的身影,“这是我们在泰山东麓设立赤鳞鱼保护区和繁殖基地后带来的新景观。”泰山管委工作人员介绍说。
  由于天气干旱,2000年之前的几年内,泰山山涧泉溪和池塘经常断流干涸,赤鳞鱼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不少人因得知赤鳞鱼珍贵随意捕捞,使得野生赤鳞鱼资源越来越少。随后,鱼类养殖专家陈光辉到泰山东麓的天井湾畔模拟赤鳞鱼生存环境,建起大型养殖场,最终使赤鳞鱼在泰山的人工养殖和繁育获得成功,让泰山东麓再现“泰山泉水清、赤鳞鱼中龙”的场景。
  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赤鳞鱼博物馆于今年8月6日开始开馆。“赤鳞鱼博物馆整体造型就像是一条鱼。”泰山景区桃花源景区副区长张培全说,为突出“赤鳞鱼”,博物馆在设计之初采用鱼状外形,外观颜色和后面黄石崖山体颜色一致。
  山东农业大学赤鳞鱼养殖专家岳永生教授介绍,通过人工养殖、繁育技术,建立了泰山赤鳞鱼原种场和养殖基地,使得泰山赤鳞鱼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0年,整个泰山赤鳞鱼的养殖户有70户,总的年产量已达到100万尾左右。
“5A”级服务游客更满意
  泰山作为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顺利入选全国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由于泰安是老牌旅游城市,泰山景区创建5A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当地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快慢。
  在创建5A的一年间,泰山景区在解决景区可进入性、服务设施、环境营造、安全、卫生、整治、管理水平上发生了质的变化:10余条泰山旅游客运专线、3200余块公共信息符号标志标牌、200多种反映泰山历史文化和森林、植被、地质地貌等的电视片和书籍、重点区域27个野外监控点、61个新改造厕所。当时负责泰山景区验收工作的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对此表示相当高的评价:“通过考察,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泰山,扭转了我们传统的印象和不好的印象。”
  2008年,泰山景区开始车辆封闭运行管理,组建泰山景区客运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元对138台旅游专线车全部更新。“2004年泰山进山进景点游客162万,这一数据到2011年已经到了459.36万,游客数量增长了近2倍。”泰山景区党工委书记谭业刚说,从1994年起,泰山景区开展“登天工程”,从岱庙、红门一直到岱顶,对所有的文物古迹和登山线路进行了修复和规划改造,为把泰山形象更完美的展现在游客面前。
要打造“四重遗产”
  作为世界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古老的泰山又走过崭新辉煌的25年。25年间,泰山景区探索出一条“以用促保”、“以用传承”的路子。
  打造“国山”和“四重”世界遗产,让泰山成为国际知名遗产地和旅游目的地,是泰山景区近期的重要工作目标。2005年,泰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就制定泰山品牌战略计划,要争取让泰山成为第一个‘四重’世界遗产。”谭业刚说。
  在景区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泰山景区对文物古迹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也在时刻进行着。谭业刚说,为更好地保护泰山遗产,景区党工委提出“爱护遗产、传承遗产、享受遗产”的宗旨,并确定“把泰山建成世界知名遗产地”的目标。“泰山景区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文物古建筑、林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仅2005年以来就连续实施600余项保护维修工程。”
  泰山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泰山打造“国山”,既是泰山文化的延伸,也是泰山文化发展的新起点,石敢当文化、封禅文化、宗教文化、民生文化以及自然资源和文物遗产,在泰山这个“大熔炉”里相互融合,成为促进泰山、泰安发展的新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