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张赵村寒门学子张洪松
命运越坎坷,只会让他更坚强
文/片本报记者王忠才本报通讯员陈秀艳王红
  • 2012年09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张洪松家的“厨房”非常简陋,懂事的他正给爸爸做饭。
  收到慰问金和信,张洪松非常开心。身后是他领过的奖状和已经年久失修的老屋。
  2006年,张洪松母亲去世,那年他才14岁。2010年,一场车祸将父子俩再次带入贫困的境地:张洪松的父亲下地干活的路上被他人骑摩托车撞倒,腰部受伤,做了开颅手术,勉强保住生命,但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这一切的重担与压力,让这个还不到20岁的小伙子懂得了什么是苦,什么是坚强。
  “妈妈走了,还有我呢”
  尽管那时我很小,14岁的张洪松已经体会到母亲离去所带来的变化。“我有个姐姐,妈妈去世前一个月,姐夫就走了,那时,我从爸妈眼中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14岁那年,成了张洪松一个挥之不去的伤痛。
  2006年,张洪松的母亲因为劳累过度脑梗塞死亡,那时起,张洪松就懂得了什么叫苦日子。“妈妈走了,还有我呢。”张洪松红着眼睛说出了这句话,接着沉默了很久。记者注意到,今年年仅20岁的他,已经有近一半的白发。
  “那段时间,我爸爸就像是没有了精神支柱似的。想着妈妈的去世,爸爸很痛苦,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是我没办法,我只能强行让自己不哭。”张洪松说。张洪松想到要想改变自己,改变家里的命运,他必须努力学习。
“哪怕不上学,好好照顾你”
  2010年,张洪松正读高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发生在了张洪松爸爸的身上。“那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冲着我就骑过来了,把我撞倒了路边的沟里。”张洪松的爸爸说,那天傍晚,他下地干活回来的路上,一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疲劳驾驶与他相撞,张洪松被急忙送往医院救治,做了开颅手术,算是保住了性命,但是腰部、脑部重伤,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
  “光住院就花了4万多,事故鉴定责任在对方,可是,对方家庭也很困难,没有经济能力赔偿,也只能自认倒霉了。”说起这事,张洪松的爸爸一个劲地叹气。
  “那时,我就觉得失去了所有,当时就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当时,我对我爸说‘哪怕不上学,我也得好好照顾你’。”在亲戚朋友、学校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张洪松又回到教室。好在经过救治,张洪松的爸爸也可以下地活动了。
“痛并快乐着,学会坚强”
  “我坚信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上帝为我关上了一扇门,就会在别处为我开一扇窗。命运让我痛并快乐着,我只能更坚强,这就是我对生活的领悟。”每年暑假,张洪松都要下地干活,“俺爸爸现在不能种地,我利用暑假下地打理,要不然没有别的收入啊。”
  2012年,张洪松在众人的帮助和关怀下,以628分的优异成绩回报了曾经关怀他的人,成功的收到了中国石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即便是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可是张洪松并不开心,因为他深知,要想凑齐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家里来说,确实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高考结束后,我去了附近的一个厂子打工,早去晚归的,一天能赚个七八十块钱,干了一个多月,能赚个两千来块钱,生活费算是够了。”
  8月22日,滨州市“朝阳助学”贫困大学生救助金发放仪式上,张洪松作为被救助学生代表上台发言,讲述了自己奋斗学习,在痛苦磨难中学会坚强,用微笑面对生活的事迹,感动了现场的领导与学子。
  仪式结束后,滨州市人民政府一位领导专门写信给张洪松,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希望他能够继续坚守自己的求学梦想,到大学里好好深造,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回报老师和社会。
  这位领导为张洪松准备了上学需要的行李箱,并委托滨州市福利彩票销售管理中心陈青翠主任帮他送去了2000元的慰问金,希望能够缓解下他生活上的困难。
□记者手记
  在“朝阳光助学”行动助学历程里,本报记者和滨州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带着“帮助每一个有追求的学子,尽量不让一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的信念,走乡串户,挖掘出寒门学子们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些可爱的阳光学子们,用自己一个个感人奋进的故事阐述了“只要有梦想生活里就充满阳光”的意义。
  本报报道后,很多热心市民拨打本报热线纷纷与贫困学子建立联系,资助学费或者生活费,帮助他们暂渡难关。只要不怕困难,贫困其实也是一种财富。相信他们前面的路会更宽,祝福他们未来的路更好。
  感恩父母,他们给了我们爱的力量;感恩这个时代,它为我们的梦想插上翅膀,感恩这个社会,它将我们的人生照亮……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带着感恩的心上路。  (王忠才)
  高考的尘埃已经落定,可是有一部分学子却因为家境的贫困,无法实现大学梦。日前,滨州市慈善总会联合本报开展“朝阳助学”救助高考特困新生的特别行动,帮助他们实现上学的梦想。希望伸出你的手,去温暖贫困学子的心,让爱在我们身边传递。滨州市慈善总会认捐账号:161300350920100283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