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
“落后的”辜鸿铭的“先进理论”
  • 2012年09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 著 译林出版社 2012年8月出版
  一提起辜鸿铭,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拖在身后的小辫子以及一个茶壶配N个茶碗的一夫多妻理论,而他对中国人性的研究和这些研究对中国当下有哪些借鉴意义,恐怕就很少有人理会了。德国莱比锡大学已经把他的著作定为必读书,我们却依然习惯把他归到落后一方,来与同时代那些先进人物做对比,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还要从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那场革命说起。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几乎是不可逆转地走上革命之路,革命是激情的,人处在激情中,头脑是热的,选择也是单向的求新求变,于是温和的怀旧派、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的学术派,只要沾上“旧”和“传统”的,统统成了非主流,一代大师辜鸿铭就是因逆“革命潮流”而被无情地拍在历史的沙滩上了。
  可是,随着革命浪潮的退去,经历一两百年的洗刷之后,国人再回望那片历史的沙滩时,会意外地发现一粒儿金沙,那就是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
  如柏杨《丑陋的中国人》般总结中国人人性的书籍很多,但在这些书里作者们只是大量呈现现象;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呈现的却是现象背后的本质,以及这些本质会给中国甚至世界带来什么。
  中国人最大的特质是什么?辜鸿铭说:真正的中国人从不野蛮、从不残忍,也不凶恶,借用一个应用于动物的术语,真正的中国人是被驯化了的动物。一个真正的旧式中国人很少令人厌恶,甚至最低等的阶层也是如此。中国式的人性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他的温顺,温顺到无以言表的程度。这种温顺是两种品质结合的产物,即同情心和智慧。而智慧不是来源于本能,也不是来自推理,而是来自同情心,来自一种爱和依恋的感觉。
  因此,外国人在中国居住时间越长,对中国人的喜爱就会与日俱增,在中国人身上有种无法形容的东西,不管他们多么缺乏清洁的习惯和文雅的举止,不管他们心灵和性格上有多少缺点,他们依然比其他任何民族更能赢得外国人的喜爱。这种无法形容的东西,就是温顺。也正是这种温顺品质,使得国人即使在面对强权、被压迫到无法生存的时候,也不轻易攻击他人和社会。
  辜鸿铭在总结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后说: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生活,孩童般的生活,对抽象科学没有兴趣,因为精神和情感并不作用于这些领域。这让我产生了一个联想:如同一个智慧老人(如孔子等)设计了一个游戏,儿童们(传统中国人)在其中“乐此不疲”,可局外人(西方人)只看到了表面的“喧嚣、吵闹和不公平”,却很难体会到身在其中人的简单和快乐。这个游戏一旦被打破,游戏中的人一旦被提醒,游戏就再也无法继续下去,要想再有这样一个如此稳定的游戏,可能需要下一个智慧老人的出现。
  辜鸿铭认为真正的中国人是无价的文明财富,因为他是一个不需要社会付出多少代价就能遵守秩序的人。因此,他只需要一个小成本的政府即可安居乐业。对于世界人民来说,他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不会拥兵自重。
  但是,辜鸿铭预言:如果欧洲人和美国人成功地毁灭了真正的“中国人”,毁灭了中国式的人性,成功地把中国人变成需要军人保持秩序的欧洲人或者美国人,那么确定无疑的是,他们会使世界的军国主义负担增加,而这种负担的增加,会成为文明和人性的一个威胁。这个预言似乎逐渐地在被历史所验证。
  《中国人的精神》是先用“显微镜”解剖当时的人性成因及本质,又用“望远镜”对未来做了远景分析。只有认清国民人性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在建立一个全新的、仿西方的社会秩序时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多问题和阻力,而不能一味地归咎于管理者和体制。这本书对于认清我们自己和社会,对于怎样建立起一个符合中国国民人性的社会新秩序都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