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读偶记】
“老特务”传奇
  • 2012年09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天D行者

  偶尔从朋友那里拿到一本书,书名很朴实,《红色特工忆往事》,随便一翻,居然不忍释手,一口气读完,感觉格外真实生动,特工生活活灵活现。
  书的作者任远自述道:“我是‘九零后’,今年92岁,是如假包换的‘老特务’。都说人生经历是一本书,有的书平淡无奇像简历词典,而我这本书里充满了激情、紧张、曲折、斗智,远比侦探小说精彩生动。”
  他出生在陕北绥德一个贫民家中,18岁在绥德师范发起建立抗日民族先锋队,19岁进入延安陕北公学学习,20岁调入中央社会部前往华北开始“特工”生涯,25岁在杨家铺突围战中被捕,转年经地下党营救脱险。接下来,他到张家口、北平侦察敌特行动,智擒多个老牌特工。1949年底,30岁的任远又秘密护送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后来,他又进入二机部负责“两弹一艇”工作。
  当年他重伤被捕时,是冀东地区情报部负责人,由于叛徒出卖,敌人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为了保全地下组织,他狠下心来,让关在同屋的战友用绳子勒死他。战友将他勒了几次,他本能地蹬腿动手挣扎起来,被敌人哨兵发现。后来他昏死过去,直到凌晨才恢复知觉。
  那年,他刚刚25岁,尚未成婚,就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死而复生。这种经历不仅刻骨铭心,而且锤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多年后,他遭遇反复的审查鉴定,下放劳动,挨批斗,被关押到干校,他都无所畏惧,顽强生活。在近八年的囚禁独居生活中,他居然通读了各类书籍百余册,并谑称为上了一回“特别党校”或“自修大学”。
  任远描写的特工生活,当然不像007那样浪漫,也不像伊森·亨特那样潇洒,更不像杰森·伯恩那样扑朔迷离,事实上,他的特工生活更真实、更机智、更有趣。他在任平北地委情报联络站站长时,见到一个自称来投诚的敌军官,因为摸不清他的底细,任远就先设宴招待他。一斤白酒下肚,这军官就醉话连篇,把任远当哥们儿,吐露自己是日军派来刺探情报的。任远虽然也喝得晕晕乎乎,但这话听得真切,赶紧把情况告诉同事。同事打趣道:“没想到喝酒也能抓特务。”
  在1942年抗战最艰难的那年,日军疯狂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任远却机智地将电台转移到一个伪乡长家里,藏在夹壁墙中,让警卫扮成乡长家的长工,到夜晚取出电台工作。敌人做梦都没有猜到,八路军的电台就在他们的鼻子底下。
  1946年解放战争时,任远得知敌人从北平派到张家口一个潜伏组,便根据情报分析,在我军驻地附近秘密逮捕了敌人的老牌上校特工及其成员。缴获电台后,任远仍然让它与敌方保持联络,迷惑敌人。后来我军主动撤离张家口时,还利用这部电台制造了大部队仍留在城内的讯号,导演了一出“空城计”。直到三天后,傅作义的部队才胆战心惊进攻张家口,结果发现眼前是空城一座。
  这本书中,类似的精彩情节非常多,真像任远自己说的:“我们这些经历者的事可比‘余则成、翠萍’真实有意思多了,事实比银屏更震撼人心。”近年来,随着《潜伏》、《借枪》、《风声》等影视片的播出,我党隐蔽战线及情报人员的生活受到了观众的关注,但那些作品毕竟还是虚构的成分居多。而任远的《红色特工忆往事》则相当难得,这是一本特工生活的真实回忆录,读起来让人更能触摸到那个年代的隐秘角落,不加虚构地了解我党情报人员的生活状态和感情经历。
  说到最后,任远还是个化名,他原名叫马嘉善,后改名马耀武。他自称:“甘当红色老特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