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第十子”在兖州“降生”
文化旅游项目《菩提东行》首演
  • 2012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宏大的演出场景。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精彩乐舞。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本报济宁9月23日讯(记者 曾现金) 21日,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的“第十子”在兖州“降生”,大型主题文化旅游项目《菩提东行》首演。这是破解济宁夜间旅游演艺项目短板的又一力作。 
  21日晚上,兖州兴隆文化园东区(体验演艺区)的室外剧场里,座无虚席,来自国内的旅行社代表们正在欣赏主题文化旅游项目《菩提东行》。该剧在一幅繁华的西域风情中拉开序幕,北宋时期的西域于阗,街道上热闹繁华,商旅往来于此。整个剧情讲述了北宋年间,法藏法师从于阗出发,途经甘肃、陕北、川北、三峡、汴京一路东行,护送舍利、金瓶到兖州的过程,途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强盗、傻子、商人、小贩、尼姑、女艺人等,出现了一幕幕被感化的故事。该剧包括序幕(西域于阗)、第一幕(肃北沙漠)等共七幕。 
  《菩提东行》总策划梅帅元介绍,法藏法师历经艰险东行是该剧的主线,反映追求真理的艰辛是该剧的主题之一。在舞美设计方面,首次采用了室外九度倾斜舞台、双巨幅LED屏幕和3D舞台,营造出高科技声光电形成的视觉冲击。这是继泰安的《封禅大典》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主题文化旅游演艺项目,也是梅帅元的第十部文化旅游项目。 
  “我是怀着一种期盼和恭敬的心情观看了这台演出,这是反映民族、宗教、文化相互融合的精神文化大餐,也是破解济宁夜间旅游演艺项目短板的又一力作。”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现在我省已形成山水圣人、黄金海岸、红色民俗休闲三条经典旅游线路,初步形成三足鼎力之势。兖州一日游可以作为山水圣人线路的一个延伸,建议旅行社推介一下这个短线游。 
  据介绍,《菩提东行》将于兖州兴隆文化园开园后正式上演。 

□现场花絮 一幅优美的民俗风情画卷
  北宋时期的西域于阗,一片祥和、繁华的景象,身着绚丽服装的居民穿梭在街上。街上,有小贩的阵阵叫卖声,也有民间杂耍艺人表演精彩的吞尖刀。瓦肆里,正在表演优美的维吾尔族民族舞蹈……《菩提东行》的序幕一下子把观众带进风情万种的西域。 
  《菩提东行》是一幅优美的民俗风情画卷,这种民俗风情不仅仅在序幕中有,在随后的六幕中,向观众们展示了法藏法师东行沿线的民俗风情。“羊肚子手中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拉语难……”阿宝式的嘹亮歌声响起,观众们又“来到”了陕北的黄土高坡。当时正值新年之际,窑洞外,大雪纷飞,寒气逼人。而窑洞里,灯火通明,暖意融融,这里的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衣服,正载歌载舞地欢度春节。 
  在川北森林里,女艺人的爱人有了一段外遇,他和川北的少女一见钟情。突然,他们被饥饿的狮子群包围了。危难之际,女艺人刺破了自己的动脉,唱着歌曲引开了狮群,搭救了她的爱人和川北少女。 
  在第三幕中,双巨幅LED屏幕和3D舞台的优势显示出来。川北森林里既有清新的鸟鸣声,又有潺潺的溪水。女艺人刺破了自己的动脉后,翠绿的森林被鲜红的鲜血染红。3D舞台把森林的优美、遇到狮群的紧张尽情地展示了出来。 
  在尾声,法藏法师一行人来到兖州,迎接他们是一群儒生。这一幕反映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各鸣其声、和人之声”,也从侧面反映了宗教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融合。
  本报记者 曾现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