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创意可当抵押物,古老文化有了“钱程”
45家文化企业获2.48亿元贷款
  • 2012年09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伏里土陶的代表作品。
  枣庄剧院由繁华走向没落。
  今年上半年,枣庄金融机构先后向全市45家文化企业发放贷款2.48亿元。文化产业正借助金融机构的东风,像阵阵“春雷”一样推动着枣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50万元非遗产业贷款助力“张范剪纸”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两会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和资本市场相结合,才能爆发更大的力量。
  枣庄“张范剪纸”的传承人王庆权为发展壮大非遗事业,在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不久前拿到了全省第一笔50万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贷款。
  今年年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伏里土陶传承人甘言军因缺少资金,“伏里土陶工作室”运转出现困难。山亭农信社了解情况后为其授信30万元。在甘言军等一帮人的传承、挖掘下,伏里土陶开发出生产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别200多个品种,年产值200余万元。
  枣庄微山湖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拍摄的38集电视剧《独有英雄》,和以往拍摄的影视剧不同,《独有英雄》拿到了枣庄市第一笔投向影视剧的2000万元贷款。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枣庄市银行机构先后向45家文化企业发放贷款2.48亿元。

银行向文化企业开借贷绿灯
  文化企业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缺少土地、厂房等能作抵押的有形资产,很难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因此,文化产业贷款常常让银行望而却步。如何让文化企业更好地与金融资本联姻?枣庄银行业在全省首创了一系列针对文化企业的创新型信贷产品。
  据了解,根据不同门类的文化企业,枣庄市银行业推出5大类信贷新产品。针对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等具有著作权的企业项目,推出了以签订的发行权、放映权等预售合同为质物的“文化创意预售版权质押贷款”;对适合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省级以上“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工艺项目,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贷款”;对具有专利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文化企业,推出“专利质押贷款”;对有存货资产且存货好保管、不贬值的文化企业,推出了“动产质押、物流监管贷款”。

政府奖励 增强银行放贷信心
  枣庄市金融部门相关负责人称,银行之所以愿意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这源于政府优化文化产业融资环境,对金融机构实施扶持奖励政策,从而增强银行的放贷信心。
  为了鼓励更多的金融资本向文化产业倾斜,由此加快城市转型步伐,枣庄市政府按文化贷款年新增额的千分之一对银行进行奖励,并建立1000万元文化产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用于贷款贴息。
  2009年以来,枣庄市金融部门重点支持台儿庄古城等6大文化品牌76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推动了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使枣庄逐步摆脱了对煤炭、水泥等资源性产业的过度依赖。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7.4亿元,较2009年上半年增长73.8%。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37.7亿元,较2009年上半年增长237.1%,居全省第一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