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年价格还一路走高,今年却上演“高台跳水”
种姜的一多,姜价立马掉下来
本报记者郭庆文
  • 2012年09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为了多赚几毛钱,光明农贸市场的批发商兼营零售业务。 本报记者 郭庆文 摄
  生姜价格去年还在一路走高,收购价曾超过4元/斤,零售每斤5到6元;今年却上演了“高台跳水”,零售价只有每斤1.2元左右。连日来,记者走访批发市场、菜市场发现,生姜市场持续低迷是因供过于求,批发商、姜农均是叫苦不迭。
走市场>> 批发七毛一斤,创近年来新低
  23日下午,在聊城光明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商郑先生正开着三轮车送姜回来。谈到眼下的生姜批发,他大倒苦水:“批发每斤7毛钱,品相差一点的价格更低。”今年40多岁的郑先生是莱芜人,已贩姜十几年了,他说,这是生姜近年来最低的价格,已经持续好几个月了。
  “囤姜的商户可赔大了!”郑先生平时主要从青州、平度、莱芜贩姜,他说,现在市场上在售的生姜大部分是去年囤积的老姜,新姜上市量很小,批发价在每斤1.1元左右。
  “老姜地头收购的成本,加上地窖存放、搬运、生姜发芽或腐烂损耗的费用,每斤生姜的成本都在8毛钱以上,卖得越多赔得越多。”郑先生说,“不卖也不行,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是霜降了,到时新姜大面积收获,因为新姜容易腐烂,必须给它们腾出地窖来。”
  “姜农赔钱,我们的生意也难做。”郑先生说,这段时间,农贸市场已经有3家商户不贩姜了,其他几家甚至开始做零售生意,因为每斤零售价1.2元,多少能挣一些。

听苦楚>> 种一亩生姜还得赔几百块钱
  “现在运输成本上涨、人工费用上涨、化肥也一个劲儿涨价,从仓库里把姜运出来每斤都要6分钱。”王先生是莱芜寨里镇人,和郑先生是一个村的,在光明农贸市场做生姜生意也快10年了。他说,姜是他们村的传统作物,他每年都要种一些,现在老家还有1亩多的姜地。
  “姜是经济作物,没有补贴,现在来看还不如种玉米。”王先生说,外出打工每天还能挣100来块钱,姜只能种一季,一年忙下来,如今丰收了却要赔钱。他说,现在村里已有不少姜农准备减少生姜的种植面积,改种其他作物。
  “亏得太多了,老百姓苦啊。”这是王先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算了一笔账:种一亩地要用800斤姜种,去年一斤姜种2元钱,成本1600元;肥料需要800多元;再加上平时的农药、浇水,种一亩生姜成本在3000多元。如今,一亩地能产7000斤生姜,在地头上的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毛钱,综合来说种一亩生姜还得赔几百块钱。
查原因>> 价格“跳水”,主要是种得太多了
  前两年生姜价格持续走高,2009年到2010年,贵的时候零售价每斤能卖到十多元,被人戏称为“姜你军”。
  受高价影响,各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生姜,年增产幅度在20%以上。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09年以前我国生姜种植面积约为180万亩,而这一数据在2011年已经猛增到430万亩,今年的种植面积虽然有所下降,但已无法逆转新姜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
  市场上姜的单纯销量比较少,也比较分散。“每天卖不了3斤姜。”在光明路一家蔬菜摊,摊主告诉记者,因为生姜属于调料类食品,销量很少。一位买菜的女士说,她每次只买两块姜,主要是炒肉菜用,能吃很长一段时间。
  “用姜比较多的是包子铺,不过每天也用不了2斤。”据兴华路一家包子铺的老板介绍,姜主要用在肉馅里,一般用较低的价格从市场上买品相不好的生姜。饭馆的用姜量也并不多,主要用在荤菜上。
  批发商郑先生告诉记者,除了这两年生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造成供过于求,今年生姜的出口市场也很低迷,一些深加工的姜片、姜块出口量变小,转向了内销,使生姜市场更加低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