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与力量相结合的《水乐天韵》
济宁杂技技惊四座
本报记者黄广华汪泷范少伟
  • 2012年09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开幕式上,大型文艺演出《中华家园》,引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整台晚会的17个节目中,由济宁杂技团的38个孩子奉献的杂技表演《水乐天韵》,在演出现场,给现场的观众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家门口的舞台上将刺激的杂技与深厚的文化相结合,凝聚出的创意也彰显着济宁杂技不一般的底蕴。

  精彩的杂技表演。 张晓科 摄
年纪不大却已是常客
  表演《水乐天韵》的38个孩子平均年龄只有13岁,可小小年纪却将蹬鼓、蹬人、柔术、蹬杆和绸吊几大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几个女孩子在台前不断的变换脚上蹬着的鼓;在舞台中央竖起的硕大笔洗上,小表演者们则奉上了精彩的柔术表演;而立起的高数米的杆子上,几个男孩子像顽皮的小猴子一样,轻盈的爬上爬下,甚至于四肢瞬间离开杆子,做一个空中360度旋转,引得台下的观众发出阵阵惊呼。而令人啧啧称奇的是,这些小表演者们的排练仅仅从一个半月前才开始。
  今年14岁的孙良晨和李晗都表演蹬鼓节目,从10岁进团,在练习了一年的基本功后,两人就开始练习蹬鼓。而这也是她们第二次登上孔子文化节的舞台。说起去年第一次参加孔子文化节,孙良晨说:“除了高兴大概就是紧张了吧,不过今年好了很多。”李晗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她今年比去年更加自信,“表演多了,也就基本不觉得有啥可紧张了。”

立足创新的济宁杂技
  《水乐天韵》在创作之时就立足于创新,在力量与技术的表现形式中,加入更多的艺术形式,使得这场表演更加美化。负责孩子们舞蹈排练的舞蹈老师陆燕告诉记者,把杂技动作舞蹈化,就是这次杂技节目的一次大创新,“柔美的舞蹈,其实想更好的切合孔子文化节当中,文化的主旨。”表演者们身着的带有青花瓷效果的服装和道具,也无不体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用表演者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这是把中国传统与现代进行结合。”
  而在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背后,也凝聚了艺术工作者们的很多心血。节目蹬鼓中那些看似简单的鼓,却是济宁市杂技团在走访了包括吴桥、南京、济南等多座城市后,才制作完成的,“舞台中央的笔洗是在吴桥制作的,鼓的设计稿来自于南京,鼓身则是在济南制作,所以这些刀具可以说是‘走南闯北’才登上了孔子文化节的大舞台的。”济宁市杂技团副团长赵建刚说,除了爬杆、蹬鼓这些济宁杂技中的传统拿手项目之外,为了给本届孔子文化节多献上一份精彩,济宁杂技团还首次排演了蹬人节目。

借力文化节走向世界
  在晚会现场,总导演严子翔更是盛赞济宁杂技的精彩,提及这一节目,他首先用“非常精彩”四个字来形容,“杂技水平相当之高,绝对是国家级的水平。”严子翔表示,从道具、服装到舞蹈,这群孩子都将一个“美”字完美的融入到其中,“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表演,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激情。我想说这表演真的是相当之精彩。”
  这场专门为孔子文化节组合而成的一台节目,将济宁杂技团的多个绝活都融入进来,在节目的文化平台之上,又增加了强大的视觉冲击,为整台晚会增添了不少刺激感。众所周知,济宁杂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全省、全国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借力《中华家园》这场盛大的晚会,在增加了晚会节目的多样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突出体现了济宁本地的文化特色。
  更深一步讲,通过孔子文化节这一国际性的大平台,对于济宁杂技的推广也有着更深远的意义,“通过孔子文化节,让济宁杂技走出去,让世界认识到济宁杂技。”曾经担任过孔子文化节晚会导演的周长征说,他表示,这场表演不仅体现了济宁市对杂技艺术的培养,同时也呈现出济宁市在培养杂技艺术方面的能力,更是通过这一大舞台,展示济宁杂技艺术培养的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