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寿光市纪台镇冉家村>>
老菜农的幸福生活
  • 2012年10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10月7日讯(见习记者 牟冲) 在潍坊寿光市纪台镇冉家村,生活着这样一群人,每家每户最少有2个大棚,有10多亩地,他们以种菜卖菜为生,他们创出了自己的牌子,为寿光蔬菜市场增添了一份活力。冉家村脱贫致富,当然离不开村书记牟逊华。
  “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当然种菜种得踏实、卖力,他们的幸福生活,就从这一棵棵菜上采集而来。”牟逊华告诉记者,如今冉家村种大棚的村民每年收入都要10万多。
  “村里的道路由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马路,房子也都翻新了,俺村的村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汽车了。”冉家村一位姓魏的村民告诉记者。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村民都聚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10月4日凌晨4点,记者跟随牟逊华“上班了”。“到上午10点前是大棚温度最适宜的工作时间,也最出活。中午以后,大棚里的温度最高达到30多度,一般人很难承受,不过菜农是必须习惯的。”牟逊华说。
  一上午,记者跟牟逊华学到不少棚室菜种植知识。棚室菜种植分前期准备、管理和采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还有许多细节不可忽视,比如,授粉、打杈、温室调节、病虫害防治等,稍有不慎,棚室菜质量、产量就会减少。棚室菜属于设施蔬菜,一般情况下全年生产,因此温室一年四季闲不着,如果到了采摘季节,哪怕年三十正在吃饺子,也要放下碗筷去干活儿,更别说现在中秋国庆节假日了。
  下午两点,天气最热,温室更像桑拿室。记者随着书记牟逊华重复着上午的工作。没几分钟,汗珠子从脸上往下淌,衣服前胸贴着后背,气儿有点儿不够喘。
  陆陆续续一下午,记者记不清出了多少汗,还真有点儿腰酸腿疼、头昏脑胀,但收获却是多于疲劳和汗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