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旅游助力生态城建设
聊城奋力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城本报记者刘铭
  • 2012年10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聊城古城区建起了三座城门和三座角楼。      (资料片 本报记者 李军 摄)
  聊城在全省率先创建生态文明市,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明显成效。“生态借贷观”指引着聊城的科学发展,让聊城真正“以水为魂,以文为脉”,向着生态文明样板城市迈进。
  文化影响力转变为城市竞争力
  每个城市因位置不同、基础不同、优势不同,选择的路径和目标也就不同。聊城没有山,不靠海,特色就在于水,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与杭州西湖面积相当,湖中环抱着一座面积1平方公里、方方正正、格局完好的宋代古城;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徒骇河穿城而过,水域面积占市区建成区的三分之一,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风貌。
  如果说“水”是聊城的灵魂,那么“文”便是其脉络。国画大师李苦禅、历史学家傅斯年、著名学者季羡林皆为聊城名士。聊城在明清两代是全国著名的文化城市,史称“江北一都会”、“富庶甲齐郡”。
  生态文明城市是个大范畴,其要求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社会等。聊城目前正在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极。拓展绿色旅游业、发展生态工业、推进现代服务业,这些工作聊城都在推进。目前,聊城已经打响了“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计划把自身打造成济南乃至山东的西花园,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度假基地。规划和建设了22个重点旅游度假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左右。
  在聊城城区,东昌湖旅游风景区、山陕会馆、光岳楼等老牌旅游资源被深度挖掘内涵,在县区开发了马颊河天沐温泉、景阳冈狮子楼、冠洲梨园等旅游景点。聊城潜在的文化影响力正在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真正用绿色旅游业助力生态文明样板城市的建设。
8个县(市)区
全为生态示范区

  2007年,新一届聊城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市的要求,树立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决定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赢的路子。
  2008年,聊城市委、市政府召开建设生态文明市动员大会。随后,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生态是借贷而不是继承”、“GDP增长不等于财富积累”、“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等通俗易懂的理念和口号;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县(市)区、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社区、生态文明企业等创建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聊城市着力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理念,通过狠抓生态文明市建设,不仅工业实现了跨越发展,而且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改善,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成为国家或省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率保持在90%以上;2011年,聊城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称号。
经济发展与环保互促共赢
  发展生态经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聊城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加、减、乘、除”4项举措,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促共赢。
  在第二产业的定位上,聊城则选择了发展生态工业。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除了绿色旅游业和生态工业,现代物流业是聊城第三个环境友好型增长极。为什么要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呢?这也是聊城发展的一个优势。发展物流中心要占很多土地,大城市土地紧缺、地价昂贵,靠近大城市的中小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是发展物流最好的地方。聊城正好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历史上就是运河沿岸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这几年,聊城发展起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香江大市场、新东方市场、轴承市场、钢管市场等;培育了千千佳物流等一批骨干物流企业,茌平信发集团带动起3000多辆斯太尔载重汽车。目前,规划建设了9平方公里的聊城物流园区。要知道,现代物流业也属于生态服务业,对环境名副其实地“友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