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一流名校 育栋梁之才
——记跨越发展中的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 2012年10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科技课上,老师学生共讨论。
  学校广播站
  校园一角
  广饶一中始建于1951年9月,地处素有“孙子故里”、“吕剧之乡”的广饶县城。现有三个校区和一个艺体中心,教学班172个、在校生9400余人。教职员工930人,专任教师723人。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广饶一中面对学校优势在“大”、劣势也在“大”的新情况,建机制,抓主线,解难题,使“劣势变无”“劣势变优”“优势更优”,在短短的几年内使广饶一中重新步入了名校行列,规模化普通高中多校区办学模式更是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教学质量联创新高,近三年有26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社会声誉不断攀升,真正的朝着一流名校的方向发展,为国家社会培育了大批栋梁之才。
强硬件,开辟学校发展新天地
  近年来,广饶县累计投资2.7亿元实施了县一中东校扩建工程、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工程和县一中省规复评工程,广饶一中的校容校貌、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学校占地794亩,总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有教学楼5幢、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各3幢,体育馆1座,艺术楼2幢,学生宿舍楼16幢,学生餐厅7个。电教、图书、实验和艺术体育卫生等装备配套达到省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校园数字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2009年12月在全市率先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复评验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校园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进一步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是广饶一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先后开发和有效利用了学校门户网站、办公平台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校产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建立了名师博客、心理在线、家长之友等特色栏目,为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了解学校信息、参与学校管理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和桥梁,更是广饶一中师生员工展示良好精神风貌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窗口。
  “全国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学校党委于2011年7月被中共东营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6月被中共东营市委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一中人拼搏进取的决心和斗志。
  目前,广饶一中已步入健康、和谐发展的快车道,跨入了全省名校行列。今后,广饶一中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让广饶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全省和全国一流名校为发展目标,以“特色、创新、精细、质量”为指针,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文化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真正办出让政府放心,让家长满意的齐鲁一流名校、全国一流名校。
建机制 搭建新平台
  要提高办学质量,全力打造齐鲁一流名校,必须创新管理体制,以匹配新学校的发展需要。广饶一中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总校领导、分校负责”的管理体制,总校负责办学思想、发展方向的统一规划部署,对校区进行监督、考核、评价,强化过程管理,称之为“上下同欲”,各校区具体负责本校区全面事务,在教职工聘任、学生管理等方面具有高度自主权,称之为“和而不同”。
  在科学设置总校和校区权责的同时,学校从2009年开始推行了以目标管理为标志的新的管理方式,逐步走上了科学管理的轨道。
  三年来,广饶一中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潜能开发,开创了“和而不同、合作共赢”的发展新局面。学校逐步实现了从大到强的腾飞。
展文化,引领发展新境界
  持续积淀和日益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广饶一中品牌魅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学校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由于其钉是钉、铆是铆的管理刚性很强,而人又不同于机器,管理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矛盾。他们意识到:在进行目标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和自尊,注重学校的凝聚力强弱和价值观取向等因素,从而在文化引领之下,办一所高质量的学校。。
  ◎和谐的精神文化。学校“一训四风”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结晶。其中,政风在和谐的精神文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提出了“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和“动起来、沉下去、抓细节、见成效”等促进政风好转的工作理念,成立了物资采购招投标办公室等体现政风的窗口单位,打造出了正直向上、热于追求的和谐校风。
  ◎和谐的制度文化。注重“三个结合”。把人本思想和目标管理制度相结合,让管理更有效,更有生机;把目标制定、组织考核、奖惩兑现三个阶段的思想工作和发挥班子成员、党员、中层干部的表率带头作用相结合;把领导干部考核普通教职工与让教职工普遍参与相结合,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和谐的课程文化。大力研发校本课程20余种,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环节,学校推广了“民主课堂”。努力打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三是构建“师生互动课型”模式。四是在和谐课程文化引领下,课堂教学取得丰硕成果。五是积极探索组织教学的新模式、新渠道,以兴趣小组、乐队、合唱团、协会、训练队等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功能室、劳动实践基地及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和谐的行为文化。对学生行为文化的养成,学校侧重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体验中成长,通过各种真真切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团结友爱、学会承担责任,张扬了学生个性。
  ◎和谐的环境文化。一是精心设计了“五大文化长廊”:即德育长廊、兵法长廊、论语长廊、经典格言长廊、传统文化长廊。二是“班级命名”促进班级环境和谐。每一个班级都自定独具个性的班名。三是“校园媒体”优化精神环境和谐,为学校文化的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指向功能。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细雨润万物而无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广饶一中凝聚和提升综合教育力的“生命工程”,成为一项造福全体师生员工的“民生工程”,显示出潜移默化的强大育人功能。可以说,通过以和谐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促进了“和谐发展、成人成才”的理念深入人心,引领广饶一中强校、名校建设步入了一个新境界。
抓教学, 拓宽新渠道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量更是一个学校的生命。一中人深刻地认识到,千难万难,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才是广饶一中走出“困局”的唯一出路。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要质量、要水平、要地位、要“血液”的主战场。老师们在八小时内想什么?在干什么,唯有通过课堂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
  一是抓好教学引领。学校实施了“学校——校区——级部——备课组”四级把关制,强化了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查、评价等环节的督查力度,力求形成全方位、无缝隙的管理链。制定实施了集体备课流程,完善了各学科的集体备课程序,为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保证课堂效率奠定了基础;同时,以课堂教学的高效能和学习方式的最优化为重点,在校本教研、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业绩评价、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又实行了中层以上干部推门听课制度。
  二是搞好分类施教。立足学生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搞好优生优培和边缘生、后进生转化。重视艺体类和数理化专长学生的培养工作,详细制定特长生培养方案,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强化指导,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强化高考研究。认真抓好高考备考,精心组织高考备考研讨。及时参加外地高考研讨会,把握高考脉搏,在吸取外地经验基础上,认真组织复习指导,编写复习专题材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