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就业服务完善工作措施
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发展
  • 2012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徐学梅
  就业再就业工作是一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惠民工程。下面结合寒亭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实际,谈谈立足就业服务,完善工作措施,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健康发展的问题。
  一、寒亭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举措
  一是发挥区域优势,扩大就业增长近年来,千方百计的增加就业岗位,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在政策上给与一定的优惠和倾斜,出台了重点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返乡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转业退役军人等人群创业的8大项27小项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参与率比每年增加8%,每年新增创业带动就业达6000余人。
  二是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总量寒亭区从“民生寒亭”出发,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总量,通过积极参与省市级部署的就业服务活动。活动中主要开展了搜集就业岗位,摸清就业困难家庭,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几年来,共计安置各类失业人员8000余人,每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余人。
  三是提高培训层次,提升培训质量寒亭把培训农民作为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在全区范围形成了以区劳动就业办公室为核心,就业培训学校、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为龙头,以及延伸到各个街道社会保障办公室的培训网络,齐抓共管。目前,寒亭区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到90%。
  四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就业服务工作能力
寒亭区依托市级就业服务系统,区、街道、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联通网络全面完善;以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核心,着力构建立足寒亭、下延镇街,辐射周边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人们就业观念逐步转变,就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民营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人力资源市场效力逐年增强。目前,每年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介绍2000人以上成功就业。
  二、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当前面临的实际困难
  随着寒亭区产业化和城镇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区城乡劳动力在就业总量、就业结构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挑战。
  一是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人口自然增长、每年将新增城镇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随着产业结构转移人员、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人群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二是就业素质还处于低水平随着寒亭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逐步发展和调整,二、三产业承载就业人数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据统计:城乡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0%,高中文化程度的约20%,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约占10%,有一技之长的实用技能人才约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0%。
  三是统筹城乡就业的任务还很重。随着寒亭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和农民收入方式的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年增多。同时,农村劳动力呈现出向非农产业转移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的趋势,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出路问题显得更加紧迫,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任务还很重。
  四是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难度还很大。近几年中,寒亭区通过一些列政策和工作措施,使大批失业人员已经实现了再就业,但对于就业困难人员(4050、零就业家庭)再就业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多数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单一和就业观念不适应,难以满足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创造就业岗位的需求,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今后就业工作的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积极扩大自主创业,吸引更多投资者投资兴业,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开辟更加广阔的渠道。
  要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工作,努力开发适合失业人员的社区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双零家庭”等困难群体在社区服务领域实现再就业。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要定期通过人力资源市场向社会发布培训供求信息、主动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指导各类培训机构按照市场需要设置培训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力求技能培训与就业有机衔接。
  要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培训机构的建设,改善教学环境,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采取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培训机构联合办班、培训机构为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后的就业率。
  3、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竞争公平、运行有序、统一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是建立就业长效机制的基础。
  要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要加大对基层就业服务人员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应用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4、深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
  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是促进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就业资金扶持力度,继续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同时要更加深入的鼓励更多的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要继续实施再就业救助,积极向困难群体送就业政策、职业指导、培训信息、就业岗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