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营七旬老人崔阳与“寿”文化的不解情缘
  • 2012年10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崔老正在向记者讲解寿字,几乎每个寿字背后都有出处和感人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吕增霞 摄
  作为一位74岁的老人,晚年的幸福应该是吃得好,穿得好,儿女孝顺,身体健康。但是家住辽河小区的崔阳却是在晚年的时候取得了人生最大的功绩,找到了他今生最大的幸福。被誉为东营书寿第一人、寿学第一人,更被国内知名学者赞为“中国当代百寿王”的他已沉浸在“寿”学中三十余载,创作了101种寿字写法,并用20年的时间收集寿字13832个,著成了《康寿全集》。而他与“寿”学结缘的起因就是要为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8日,记者来到了崔老家,一进屋就被满屋的寿字所吸引,墙上挂得有象形寿字,有由数千个寿字组成的千寿文,有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清朝康熙、乾隆、道光还有慈禧太后书的寿字。崔老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寿字都是他查阅各种典籍收集起来的,他把这些寿字书写下来,并加上注解可是耗费了他几十年的光阴呢。
  崔阳老人告诉记者,为了全面细致地对寿字寻根溯源,崔老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有时需要整日扎在图书馆里查阅大量资料,有时需要登门拜访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时需要去博物馆观摩文物,有时需要去历史遗址搜寻寿字踪迹,期间不知曾经历过多少波折与挫折,最终汇聚多年心血编撰而成了《寿学全集》这部沉甸甸的著作。几乎每一个字中都能“拧”出崔老的辛勤汗水。“我翻阅了1千多部书,中国的土地跑了将近5万公里。收集的寿字有1万三千多个,这些寿字有100多种书体,寿字除了我们说的楷、草、隶、篆四体以外,还有我们后人托古前人所写的龙文、鸟篆、虫篆等等。”
  退休之后本该清闲地享乐晚年,为何这么辛苦地研究“寿”学呢?崔老告诉记者,他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幸福,他想把博大精深的中国寿文化发扬光大,希望它能够深入到千家万户,为老年人们服务。崔老觉得他所研究的“寿”文化也是一种养生文化,同样也是一种孝道文化。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来找崔老聊天谈谈老年的生活,崔老总是为客人们沏上一杯茶,慢慢地听对方道来,并为很多老年人免费写“寿”字。崔老还不遗余力地发明出了一系列“祝寿法宝”,例如建造百寿堂、创办七仙女祝寿队等,将我国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诗词艺术、书法艺术、戏曲艺术等优秀文化融为了一体。至今,崔老已经创下了许多“祝寿”成功案例。“很多年轻人也很喜欢我。”崔老自豪地说,他曾经成功协调过小区里很多婆媳矛盾。“老人照样可以有所作为,这样的晚年才幸福啊。”
    本报记者 吕增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