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农业市场晃晃悠悠探索的时候,政府可以做的有很多
期待中的调控
  • 2012年11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在安丘一家洗姜厂内,工人正在忙碌。 本报记者 吴凡 摄
  愁销的萝卜种植户,为今年的市场发愁。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记者 李小凯 周锦江 李晓东
  无论现代农业科技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现实中农产品种植里仍无法摆脱的“靠天吃饭”的宿命,而这个“天”,已经从自然因素向市场因素转变。所以同样,政府宏观调控也成了规避“菜贱伤农”的关键因素。
  尚未上市,已经愁销了
  今年霜降已过,大规模的潍县萝卜即将上市,寒亭区黄埠的400余户村民却已经开始担忧今年的销路。去年这个时候,客户的订货电话早应响个不停,但今年却一个电话也没接到。 
  在靠近健康街的一大片萝卜地里,村民王洪涛正在准备给萝卜撑棚盖膜,他在村里是种萝卜、西瓜的大户,今年家里近10亩地全部种了萝卜。望着个头已经长成的10亩萝卜地,王洪涛却犯了愁。去年霜降之后,他早应该接到很多客户的订货电话,但今年霜降都过了好几天了却没接到一个电话。经历了今年西瓜滞销后的王洪涛,对今年萝卜的销路也倍感担心:“千万别跟西瓜一样滞销了,这样折腾不起”。 
  其实早在今年6月份,黄埠的2000亩西瓜在销售季开始也遭遇到了滞销的情况,但在媒体的帮助下总算度过了难关,不到三天的时间,2000亩西瓜被一抢而空。村书记说,萝卜和西瓜不同,西瓜销售季就那么几天,卖不出去就只能烂掉,所以客户基本上都是销售季的时候才打订货电话,但萝卜不一样,大规模上市之前就应该提前订货,一般往年霜降之后,村委的订货电话早就被打爆了,“1000亩的萝卜根本不够卖的,可今年情况怎么变了样?” 
  无独有偶,寿光市侯镇刘家官庄村的果农们好不容易盼来个“大年”,哪知确实丰收了,却因无人收购,200多万斤苹果至今滞留在果园里。
  在村民刘炳林的果园里,果园中间的空地上堆满了“印度”苹果,刘炳林和几个村民正望着苹果发愁,一边讨论着销路问题。仅这些摘下来的苹果就有3万多斤,由于一直没有人来收,树上的苹果不敢再摘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苹果再在树上挂几天,就会长斑,影响卖相和口感。
  “这两年人工费、化肥的费用都在上涨,成本年年加高,平均每棵果树这一年的投入都要上百元。”刘炳林说,这个果园他一年投入就要四五万元,他和妻子雇不起人,一切只能亲自动手。
  “到现在都没见到收苹果的车过来,”刘炳林说,往年这个时候,收苹果的车就等在果园外了。今年全村的果农也就见了一两辆收苹果的车,而且价格压得特别低,去年一斤两块多,今年一斤只有一块三四,“这个价,我们今年全都要赔钱。”
  与萝卜和苹果相比,白菜则更是遭遇滑铁卢。自2010年,白菜价格便从未抬头,临沂菜商陈爱伟亲身经历了近几年白菜价的持续走低。
  据陈爱伟介绍,他出售的大白菜都是从平邑农村收来的,虽然经过了交易,但是一车白菜还是会剩下不少。说起现在的白菜价格,陈爱伟形容自己哭都来不及了。他交易前的七八天就开始从当地收购大白菜,按照当时的每斤六七角钱的市场价,收购价格为每斤四毛。但当年,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大白菜的交易价格平均为0.4元/斤,像陈爱伟这种好一点的也才在0.5元/斤。“这个价格就是在赔钱啊。” 
“泡沫”辉煌缘何而来
  回顾这些曾经带来疯狂受益的农产品,曾经价格走高的辉煌时刻依然吸引着不少农民对他们不离不弃,但这依然无法改变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走低的趋势,农产品短暂“泡沫”般的辉煌俨然成了今天农民种地博弈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今年春节期间,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如今又有了一个新名头——“向钱葱”。春节过后,大葱零售价从2元/公斤左右涨到如今的10元/公斤,跻身“贵族菜”之列,而今年的葱价比去年同期还上涨了286.4%。
  是什么让今年的大葱噌噌上涨,风头甚至直逼当年的“蒜你狠”、“姜你军”?是否又有游资炒作兴风作浪?葱农们收益几何?
  2012年年初,在潍坊市区一家超市,大葱的价格为每斤5.38元,这还是超市的优惠价。目前山东省点的大葱卖到了5.8元一斤,比地头的价格翻了一番还多。葱价在春节期间被推高,随后一直呈上涨趋势,而中间成本成了让大葱身价翻番的主要原因。
  今年3月19日,在安丘姜蒜批发市场,当日的大葱批发价格为每斤2.4元至2.8元。当天刚从地头拉了一车葱的经销商刘振声等了两个小时还是没有卖出去,他一周前以1.9元每斤的价格收购,这几天葱价一直在涨舍不得卖。刘振声说,除去车和人力开销,一斤葱卖到2.1元就能赚钱,当天最高能卖到2.8元,但是基本上得把葱叶子扒完了才行。
  在潍坊南下河市场,大葱每斤的价格多在5元上下浮动,便宜一些的可以低到4.5元每斤。销售商刘先生说,他的葱是从寒亭拉的,中间已经经过至少一道手,价格涨到3.7元,他需要雇人搬运,开车去拉,如此下来葱价已经到了4元左右。记者看到,车上的葱带着枯叶,如果要上摊销售会去叶扒皮,价格自然还要上浮几毛钱。“我不能白干吧,多少得挣点”,刘先生坦言,现在油价、人力什么都涨了。  
  物流和人力成本的层层加码,高价菜被各环节“揩油”也让菜价无法“淡定”。而在寿光物流园,2011年找个人一天80块钱就干,现在至少得100元,如果碰到个别难弄的菜,这个价钱还得涨。而这只是小头,大头还有中间利润,而且菜价越高这个中间利润就越高。比如一斤两毛钱的菜,除去成本利润能有一毛钱的利润就不错了,但是如果六七块钱一斤的钱,除去成本每一个环节可能都会被抽取高额利润,甚至高达五毛至一块。
  面对年初葱价如此大幅上涨,不少市民开始猜测会不会有人在炒作葱价。记者调查发现,年初葱价的上涨主要还是供求紧张造成,各大批发市场反馈信息也显示,没有碰到有客商大量采购的异常囤积现象。针对当时奇高的葱价,潍坊市物价部门介入了——如果有经营者利用少数农产品生产和价格波动之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货居奇、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物价部门将对情况进行严厉打击,杜绝各类炒作行为。
指望“看得见的手”
  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农民蔬菜卖不动或者卖不出好价钱,增产反而减收。很多人说这是因为流通成本过高。当前国内蔬菜的物流成本已经占到了最终菜价的三分之二。当然农产品流通不畅,供应链过长,中间转手次数过多导致成本高,这推高了城里人买菜的价格,进而减少了对蔬菜需求。如果进一步降低本来就很低的蔬菜收购和批发价格,菜农和消费者两边都损失。
  安丘市凌河镇于家水西村的于希民说,农业现在还得“靠天收”。气象部门应有针对农业的中长期气候研究和预报。农业主管部门也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和引导农民调整蔬菜种植品种、种植量,趋利避害。建立蔬菜“储备库”,防止菜价暴跌暴涨。政府适当储备“过剩”的蔬菜,可以保障蔬菜生产者利益,也能在淡季平抑菜价保障消费者利益。同时,不少菜农们还建议:政府像在粮食市场那样,在蔬菜集中上市菜价大跌时,采购适宜库存的蔬菜短期储备,淡季再投放市场。
  另外,从目前的情况看,种植白菜、青椒等“大众菜”的菜农损失惨重,种植彩椒等“高档菜”的菜农收入还是不错的,菜农应该转型种植“高附加值”的蔬菜品种。但是种植“高档菜”对菜农的要求很高,需要资金,需要技术,还需要市场渠道等等。很多靠自留地种菜糊口的农民根本做不到。
  《金融时报》的撰稿人王泽基曾撰文指出,中国物流成本高自然有其自身发展的原因:和发达国家比,中国的第三产业远没有制造业发达,制造业发展需要服务业的支持,供应少需求高,自然成本价格会比较高;菜农多分布在偏远、交通设施不完备的地方,而国内又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物流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分管一摊,沟通成本提高;地方保护,进一步降低效率,跨省运输费用极高;政府管理部门和大部分物流公司缺乏信息管理技术,调配成本高。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靠打压物流公司,对物流收费价格管制就能解决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政府管理结构不能提高和改革,单单给物流公司限价,就只能毁掉这个发展非常快的行业。更重要的是,如果限制价格,物流公司就可能不做长途或偏远地区的生意。这对发展相对贫穷的中西部一点帮助都没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