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些年逾百岁的建筑需要的不仅是修修补补,想保护,首先要懂得它为何需要保护
齐西老宅门的归宿
  • 2012年11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孙翔 董惠
  昌邑市,龙池镇,齐西村。
  在这个安静的小村子里,几十座百年老宅深藏其中。在静默了几十年后,一波又一波的外地人来到这里,看望、惊叹,惋惜,老宅重新被人知晓。而在经风历雨之后,它们的现状和归宿让人惆怅并担忧着。

  那些老宅和老人们
  从昌邑市龙池镇北上大概一里地,就是齐西村。
  村口往远处看,普通的红瓦平房整整齐齐一字排开,和普通村庄并无二致。但沿着村中水泥路深入村子东北处,一座青砖老宅在眼前出现了。
  老宅墙体斑驳,虽然屋顶已被红瓦覆盖,但微微上翘的屋檐,墙体上精致篆刻以及各种装饰,掩藏不住岁月沉淀下的内容。
  沿村路继续北行,更多的青砖老宅依次出现。在几位年长的村民口中,记者得知,约明清时期,有村人在京城做生意发了财,回村子盖起精美阔气的大宅院,这也是村里许多老房子的由来。“这些财主都很有钱,才能盖得起这样的大房子。”房子建得扎实精美,这才饱经风雨而不毁,很大一部分至今仍然住着人。
  在这里住的多是村中的老人。他们一辈子,婚娶、丧葬,大事小情都在这里经历。“日子都是在老宅子里一天天过的”。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文化遗产,他们只是本能的依恋和维护。“草屋顶漏了,换成瓦;墙裂了缝,用水泥和上,什么保护,过日子罢了”。
  现在穿行在齐西村的传统建筑群中,已难见年轻人的踪影。寂静的巷子里,也没有太多的喧哗,三三两两的老人悠闲地坐在马扎上闲话家常。
  寻访中,记者遇到了正在老宅院里埋萝卜的齐明典老人,今年76岁的他现在住着 “两套”老宅子,靠北的一套“二儿子还在里面办过喜事,里面还有结婚那会置办下来的衣柜,不过现在都搬去城里住了”。靠南的几间,齐明典一住就是一辈子。交谈中,齐明典指着房子上的几条裂缝说:“这几间至少得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墙上的裂缝自打我记事起就有,这不是还是住了一辈子嘛,老房子盖的结实住得也久”。
  11月7日,已经86岁的魏兰英坐在自家屋檐下,神态安详地看着村里来来往往的村民。由于年轻时落下的病,老人现在的腰疾很严重,想挪出大门都需要儿媳搀扶。近四年来,由于行动不便,魏兰英几乎未踏出过老宅子一步。而这处老宅子似乎也成为老人最忠实的陪伴。
留着也不知道有啥用
  龙池镇齐西村村委书记齐相升说,目前,全村大约有140多户,剩下的老房子已不足50户。
  即使是这样,用村民的话说,这些老宅也都多少“动了样”。
  魏兰英的家就是在百年老宅的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老宅只保留了北面三间房子住人,南面的房子全部重建。86岁的魏兰英老人住在东北角的一间房子里。家人说,这间房子是保留原貌最多的一间。房子的窗户仍然是明清时期常见的木窗,当年是用纸糊,现如今镶上了玻璃以抵挡风寒。房间的对开大门也是古色古香,传统的门插依然沿用。黑漆已经脱落殆尽,但老门依然结实耐用,转动之下,沉重的门扇有厚实的吱呀声。
  村民们说,拆老宅建新宅也是迫不得已,很多老宅年久失修,已经没法住人,而且只有拆掉老宅才能有地方盖面积大一些的新房子。也许在村人看来,这是老宅所剩不多的价值之一。
  因为原先并不觉得老房子有多么好看,留着也不知有啥用,只知道自家的孩子结婚需要盖新房,而这些充满裂缝、墙体脱落的老房子显然不能符合要求。
  村里绝大多数老宅的屋顶都被换成了红瓦。少数保留了传统青瓦和各种装饰的屋顶也被加以改良,比如,在原来屋顶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层黄泥,然后再覆盖一层红瓦。
五条老胡同剩一条了
  齐西村村民对村子曾经拥有5条大胡同的历史自豪不已。他们说,在那个年代,家产莫过于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大宅子。富贾们从京城运回大把的银两,置地建房,很多房子都做工精良,别具一格。
  “一般家庭可盖不起这样的房子。”村民们说,这些在当时堪称豪宅的房子都聚集一处,组成了5条胡同,每个胡同都有独立的大门把守,到了夜晚大门一关,外人根本无法入内。传说当年日本鬼子到了村里,见到大门把守、深不可测的胡同,硬是没敢破门而入。
  现如今,这曾经辉煌一时的5条胡同只剩下最后一条。两端的大门也早已经消失不见。7日下午,记者走进了这条胡同,两边的宅院已经错落不齐,地上原本铺设的青砖也变成了土路。胡同中间不时有村民经行,一位老妇人用自行车载着一个小男孩缓缓穿过。住在胡同老宅里的几乎全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当天阳光不错,不少老人就在胡同南头坐在石板上晒太阳。
  村委干部徐桂芬说,就算是这条仅存的胡同,两边的老宅数量也不多了,大概只有十几户,保留下来的宅子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在文革时期,为了“破四旧”,很多老宅独有的装饰性设计都被砸毁,只保留了墙体。
  不过,虽然破坏比较严重,仅存的胡同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村民们说,这两年很多外面的人到村子里面看老宅。“多数都是村委陪着,有些从潍坊来的,有些是昌邑的。来了一波又一波,但是他们看完了就走了,什么变化也没有。听说上面要出钱修,不过现在还没动静。”
  一些村民说,来看老宅的有各种专家、官员、媒体记者,但是并没有过来玩的游客。“人家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有老宅子,昌邑市里知道的人也不会过来玩。因为没大有看头,除非投上钱大规模地修一修。投钱投少了也没多大作用。”
老宅子还能留下多久
  像齐明典、魏兰英一样,现在住在齐西村老宅子里几乎多是古稀老人了,尽管越来越多年轻人搬出了村子、住进了新楼房,他们却对老宅子仍情有独钟。“这屋住着冬天暖和、夏天凉快。习惯了,舍不得搬不出去了”,齐明典说。
  无可否认,在齐西村,大多目前尚算完整的传统建筑也多是因为“这些不愿离去的老人”,才得以幸运地留存下来。
  当然,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当留守宅子的老一代人慢慢逝去,齐西村传统建筑是否会因年久失修、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而慢慢湮没。
  冯骥才曾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担心齐西传统建筑消失并非杞人忧天。而“很多传统村落就像一本厚厚的古书,只是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更不是在危言耸听。
  走进齐西村可以看到,村里的新房子、老宅子被较为鲜明地分成了东西两片,相对完整的传统建筑不过十多户,而很多老宅子的门上都挂着锈迹斑斑的锁,透过门缝往里望去,院子里也往往是杂草丛生,偶尔屋内还凌乱地摆置着几件破旧的家具。
  其实,对于村里的传统建筑,当地村委也确实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有了实质的行动。2011年,齐西村所在的龙池镇被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利用老宅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一条思路。
  村委书记齐相升说,村里的老宅子自从十多年前就不让拆了。近些年来,前来齐西村考察老建筑的专家也越来越多。村委工作人员徐桂芬,还专门去保留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学习查看。
  他们也盼望着,老宅子都能有个好归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