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襟危坐诵国粹教育缺失还是传统回归?
文/本报记者张爽见习记者由淑敏实习生窦晓静片/本报记者张爽
  • 2012年11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黄河孔子学堂的主要课程是四书五经。
  ◥黄河孔子学堂课堂氛围还是很自由的。
  位于滨州主城区西南方向黄河岸边的小街子村,有一处私人学堂,名曰“黄河孔子学堂”,这里红砖青瓦古琴悠扬。在这里上学的孩子读《论语》、颂经书,学习琴棋书画,“静看黄河水,低诵圣贤书”。
  这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创办于2010年3月,主要招收3到13岁的孩子。目前有45名学生、20多名教职工,分“志道”“游艺”和“格致”三个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些孩子来全国各地,吃饭学习都遵循学堂的礼仪和规矩。学的是四书五经等国粹,不过却是诵而不求甚解。
  家长质疑的有,近乎崇拜的也有,这所学堂一时间成为不少家长关注的焦点。这是传统的回归还是现代教育的缺失?
四书五经,是孔子学堂主要课程
  黄河孔子学堂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创办于2010年3月,主要招收3至13岁的孩子。目前有45名孩子、20名教职工。这里只有三个班,分别是“志道”“游艺”和“格致”。学生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每天7—8节课,每节课一个小时。四书五经是学堂里的主要课程,兼修英语、书法、太极、古琴等。上下课需对老师行鞠躬礼,吃饭前需先感恩。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老师的选拔也不拘泥于学历。“我们的学生有来自北京、江苏等地的,老师也多是喜欢国学经典的人,或是在传统文化学校学习过的,对老师的学历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学堂创始人赵晓芳校长告诉记者。
  远离市区的初冬,景色干净、透明。学堂里的孩子们在教室里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论语》,“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这个“格致”班里的孩子平均年龄在3岁左右,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读《论语》。虽然有的孩子注意力并不在书本上,但是却能流利地读出来。“我会背诵《论语》了,学的这些我都会背。”叫宝儿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对记者说。班里的老师告诉记者,3、4岁的孩子在一年里要求读完《论语》,完成3万字的诵读量。
  在这里的孩子很随性,不管是上课和下课。然而该有规矩的时候,像是吃饭等又遵循着学堂的礼仪和规矩。
诵而不求甚解,要靠自己体会
  据了解,像这样的学堂在全国大概有400家,滨州、德州和烟台莱州目前为止是山东规模较大的。
  学堂创始人赵晓芳校长今年35岁,她从六年前开始正式接触这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原本受丈夫影响她就对传统儒家文化经典有着向往和热爱,后来她辞去工作,带着双胞胎儿子去北京的一家学堂去学习。她认为,现在的孩子们更加注重物质方面的获取,缺少人生的导向,而传统儒家经典文化正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行为,让他们知感恩,开智慧,悟人生。“慢慢地我开始教,起初都是亲戚朋友的孩子,十几个人,后来家长看到了变化,经这么口口相传也就慢慢有了生源。很多家长都是打听着来这里,考察之后最终决定将孩子放着这里的。”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很多,在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素养,可以净化心灵,养成君子之风。而我们办这个学堂要做的就是将老祖宗的东西传承下去,让孩子们传承这些经典。”赵晓芳认为,现在的义务教育虽然也开始倡导学习国学,但是“很浅层次,时间也比较短,象征性地读一读《弟子规》《三字经》”,她所致力的是“对国学文化的传承”,“十年读经,十年解经,十年践行”,从读书中传播国学经典文化。
  在这里的孩子们并不要求去理解《论语》《孟子》等著作的意思,老师也不会去讲解,“每个人读这些经典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们讲不了,教给孩子会读了,他们记住了,等到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也就理解了,他们会照着做。我们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读给他们。”赵晓芳说。
有家长作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
  对于黄河孔子学堂,记者曾两度探访。每次来到学堂都能听着喇叭里飘出悠扬的古琴曲子,曲子24小时播放,目的是为了熏陶孩子们,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龚黎佳,今年14岁,来自江苏常州,她已经在老家上初中。她和妹妹在两个月前被送到这里学习,其母亲也从老家赶来在滨州租房子“陪读”。是因为父母要求所以姐妹俩个才到这里学习。当记者问起是否喜欢这样的学校时,姐妹俩都表示喜欢,可是原因却说不出来。龚黎佳说:“以前接触过《论语》,在这里就开始学习《孟子》,只是单纯的读,背诵。以前在家老和妈妈吵架,来了每天学习诵经、太极,心情平和多了。”
  学生家长显然都是理解支持,有些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国学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梁淑敏的父亲告诉记者,当初要送孩子去学堂上学时也是做了很大的思想斗争,那段时间他非常苦恼,后来因为多方打听,亲自感受才最终做了决定。“她老师也找我谈话,朋友们也都不理解,我也不愿做过多解释,孩子学了确实好,所以才愿意让孩子放弃原来的学校,想要考大学,还有成人高考嘛。”

观点碰撞
反方 >> 考学依旧不可替代
  大部分家长都不支持自己的孩子接受诵读式的教育,认为对考学没有太多的帮助。刘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六年级,她告诉记者:“这样学习文化课不就都耽误了吗?以后如何考大学,没有文凭要怎么找工作。虽然读了大学不一定管用,但是社会背景就这样要求,总不能生活在真空里吧。其实我自己并不反对这样来传承国学经典,但是自己的孩子不会去让他放弃学业只学习这个的,到时候连饭都吃不上还学什么呢。”
中立方 >> 学习国学方式很多
  滨州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李振峰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这种新模式的教育方式说出了他的看法。“现在国学热,这种方式是不是一种作秀还有待商榷。而且让孩子们用这种方式来学习国学,是不是只有这样一种方式,孩子们能不能真正的接受呢?国家规定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国学,以后这些孩子是否还要回到学校上课,他们还能适应课堂的这种教育方式吗?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个人认为并不赞成这种全日制的教学模式,可以当成一门副科来学习,拓宽思路。”
正方 >> 不耽误正常升学
  赵晓芳在向记者解释部分家长质疑时显得很是自信:“回到学校后他们跟上功课都没有问题,而且照样可以考学。有的孩子在有一定量的读经积累后,可以去书院解经,有这样专门的地方。”“那些课程回去复习上一两年就可以了,因为喜欢这些,所以很愿意继续读下去。”14岁的梁淑敏这样认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