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素音:为引入普世的人性而写作
  • 2012年11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本报记者 师文静
  “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奔跑: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这是著名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的小说《瑰宝》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其一生的坎坷和情感。11月2日,韩素音在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
  韩素音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她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也给其作品染上了神秘的魅力。目前,韩素音的新译本自传三部曲已经出版,而其最知名的小说《瑰宝》的译者是来自济南的高校教师孟军。近日,记者采访韩素音作品的译者和编辑,还原一位传奇作家的人生魅力和作品魅力。
  韩素音一生就是一部传奇
  通过韩素音小说《瑰宝》以及其自传相关资料的介绍可以发现,韩素音的一生充满传奇。韩素音1916年9月12日出生于河南信阳的一个车站,父亲是从比利时留学归来的中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母亲是比利时人。另外,韩素音还是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等复杂身世。
  青少年时代的韩素音,理想是当医生,她曾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读医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韩素音毅然决定回国。回国的理由是:“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回到我的祖国去!没有什么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从医几年后,韩素音成了一位作家。同时,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1956年以后,韩素音曾多次访问中国,会见中国当时的高层领导,并写下一系列关于中国问题的专访和纪实作品。据称,那个年代,在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
  韩素音在国内的合作出版社称,1997年以后,韩素音因年事已高,不便经常回国。晚年居住在瑞士洛桑的韩素音,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依然时刻关注着国内的一些事情。
   写自传系列用心灵与读者对话
  韩素音一生的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她的自传系列。韩素音的自传作品中译本包括《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等作品,她从1964年动笔写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得以完成。这些作品是了解韩素音和韩素音眼中的中国的最佳读本。晚年的韩素音自称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因身体原因,十余年没有回中国看看。而在她最新版自传出版时,韩素音还是为新书写了自序。
  韩素音写道:“作为一段特殊历史的经历者和参与者,自然有与别人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触,我希望把自己的感受奉献给读者,而并非要为人生一劳永逸地提供什么灵丹妙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要探究人的心灵,作者自己的心灵以及书中人物的心灵,用心灵与读者对话。我写作的目的是引入普世的人性,从而唤起人们美好的思想和感情,明辨是非,争取光明。”
  韩素音的自传以10年为一个阶段来写,写了中国庚款留学生父亲与比利时母亲的恋爱婚姻故事。而韩素音和兄妹一出生就面临着血缘和文化的双重矛盾:他们在家讲中文,外出学英语;吃欧式早餐、中式午餐、混合式晚餐;上午穿着中式服装、带着毛笔和铜墨盒上中国学校,下午又去法国修道院学校……在对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人独特经历的记述中,韩素音奉献了许多鲜活的细节和独有的观点。韩素音写到了自己少年、青年时期的个人生活、交往史,也写了自己与冯玉祥、蒋介石、戴笠、刘湘、李颉人、龚澎、周恩来、毛泽东、冯亦代、叶君健、季羡林等人的交往,而跨越欧亚两种文化的写作背景更使她的叙述语言既具备一种试图同时融入两种文化之中的焦虑和冲动,也有一种游离于所叙述对象之外的冷静。
  英国著名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曾这样评价道:“我花一小时读韩素音作品所获得的对中国的认识,比我在那个国家住上一年还要多。”著名文学家刘心武也曾说过:“我曾在南特和巴黎询问十名受过高等教育、职业不同的法国人,问他们读过哪位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其中九人都肯定地回答:韩素音。”韩素音真挚感人的中国情结,令她的作品中蕴藏着对中国深刻的了解,饱含着对中国执著的热爱,她既真实又富文采的回忆与记述也成为了西方读者认识中国、研究中国的必读作品之一,造就了她在国际文坛的重要影响。
   代表作《瑰宝》出版50多年后首译中文
  韩素音的小说在国内出版还有一个故事。韩素音的作品中,除了多部自传之外,她的小说代表作《瑰宝》首次有中译本时,已经在西方流行了50多年。《瑰宝》是韩素音1952年的作品,用英文写成,此书一出版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奠定了她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而1955年,美国福克斯公司把《瑰宝》搬上银幕,译名《生死恋》,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
  《瑰宝》的译者是就职于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的中文教师孟军。今年49岁的孟军告诉记者,对于他这个年龄的读者来说,年轻时经常在《参考消息》上看到韩素音的名字,对韩素音这三个字太熟悉了。孟军之前就看过韩素音自传的节译本,但一直没有读到韩素音的代表小说《瑰宝》。
  “2006年我逛济南的外文书店,发现了《瑰宝》的原版,读后很有感触,就买了下来,在业余时间开始翻译。翻译完后,我将书稿转给了我认识的编辑,书稿经多次辗转到了作家格非的手中。格非觉得不错,就转给了本书的责任编辑陈蕾,最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孟军称,2007年此书出版时,《瑰宝》的原版已经在西方流行了55年。孟军在不知道《瑰宝》版权身处何处,也未知出版前途的境况下,一口气将25万字的小说翻译完毕。
  而韩素音4部中文译本的编辑陈蕾称,《瑰宝》是韩素音的成名作、代表作。这部讲述了一个缠绵而大气的爱情故事的小说,刚出版时,在英国的公共汽车上,妇女们几乎人手一本。陈蕾称,当时辗转得到这部译稿时,整个编辑部群情激昂,为这部小说叫好。“这样一部以中国为背景,内容又与中国当代历史、命运相关的名作,能在50多年后在国内出版,我们称之为回归国内。”
   “韩素音的作品也是幻想与历史的融合”
  除了翻译《瑰宝》,孟军还参与翻译了韩素音自传《伤残的树》和《无鸟的夏天》。作为一位文学研究者,孟军称,韩素音虽然在国内是一位冷门的作家,但是她的作品非常值得研究。《伤残的树》从一位亲历者视角讲述了清末保路运动全过程,而《无鸟的夏天》则对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对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孟军称,韩素音的作品虽不是普通的国内读者所熟悉的,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其文学价值。
  孟军称,韩素音用英文和法文写作,其作品文笔优美,结构独特,“最重要的是韩素音紧紧抓住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变迁,从东方到西方,从都会到乡村,从洋人到乡民,从官宦到黑帮,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不被写入其作品。可以说韩素音将自身经历和大历史背景结合在一起,是历史与文学很好的结合,不是纯文学,又有很强的文学性。提到海外华人作家,不能遗忘她。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韩素音的作品也是很好地融合了个人和历史,融合了幻想和历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