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团代表畅谈“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生态山东”就是“美丽山东”
  • 2012年11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国庆假期,济南连续数日的好天气,抬头可以看到蓝蓝的天。 本报记者 邱志强 摄        (资料片)
本报特派记者 郭静
  继十七大之后,十八大再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单独成篇,提到了国家战略的新高度。一个新的目标愿景——美丽中国也随之浮出。
  “只有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有美丽中国。”10日,山东代表团讨论现场,代表发言中,频频出现“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不少代表提出了要建设“美丽山东”的愿景。
  “搞好生态建设
是沉甸甸的责任”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出现了两次,用了一段。这次十八大报告中,我统计了一下,‘生态文明’出现了15次,用了7段来论述。而‘美丽中国’是首次提出。”10日上午,山东代表团讨论现场,有位代表发言时这份“统计数据”引起了不少代表的共鸣。
  “以前是‘四位一体’的总布局,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十八大代表、莱芜市委书记刘士合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的地位加以强调,这是前所未有的,“其意义影响至子孙后代”。
  “过去几十年,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十八大代表、威高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陈学利说,“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因为一旦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将是成倍的,并且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悲剧。”
  比如说小清河的综合整治,“现在水质已经达到三类水标准,但是这花了近30年的时间。因此切不可等到污染之后再回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这已经是时代潮流。”刘士合说,环保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地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首先做好生态建设的文章,这是考察地方执政者的一大标准。
  “搞好生态建设,是对未来中国的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十八大代表、滨州市委书记邓向阳说,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因此对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他强调,“只有搞好生态建设,才可能有美丽中国,否则将是空话。”
白天看蓝天白云
晚上看繁星闪烁

  “山东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于去年年底做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在9日举行的山东团开放日上,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孙伟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些年来,山东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减排15%—20%。“如果画成曲线的话,山东经济增长是一直上升的,而主要污染物是一直下降的。”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山东省的节能、减排工作双双超额完成任务。
  据记者了解,山东省在“十一五”国家下达节能减排指标基础上,主动加压,把COD排放由五年累计减少14.9%提高到18%,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围绕大气污染,山东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PM2.5的监测工作等等。邓向阳说,山东用“增加蓝天白云和繁星闪烁天数”这一直观、形象的语言来解读“生态山东”的内涵。“白天能够看到蓝天白云,晚上能够看到繁星闪烁,这也是美丽山东的一种直观的描述。”
  “真是一幅美丽的图景,”十八大代表、广饶县大王镇叶琚村卫生室主任韩凤祥充满了期待,“在生活条件提高的情况下,老百姓已经对生活环境和水平有了新的诉求,这是对老百姓诉求的一种回应。如果能实现生态山东建设,那山东就是‘美丽山东’了。”
生态文明建设
需要法律保证

  “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并不矛盾,”十八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宋远方说。他在发言时详细讲了聊城泉林纸业的发展故事。
  “以前草浆造纸,造完纸的水跟酱油一样,污染性很强,”他说,然而现在这家企业排放出的水却是三类水,另外还附带产生了70万吨的有机肥料。“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还增加了GDP。”
  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每逢秋收后,各地严禁烧秸秆成为重要任务,但是在聊城已经不存在了,因为老百姓都把秸秆卖了。”
  “这项技术,这家企业投入了30多个亿,突破了困扰草浆造纸的‘秸秆清洁制浆’等核心技术,成了环保大户。”他说,该企业的草浆生产线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扩大到现在年产20万吨浆的生产规模,成为综合实力全国第七的大型造纸集团。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实现同步共赢。
  刘士合也深有同感。他说,“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规律,不冒进,不急于求成,把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放在高效、新兴和污染产业上。”
  “美丽中国这一提法让人倍感亲切温馨,”十八大代表、东营市委书记姜杰说,美丽中国是由全国各地的美丽省市组成的,因此落实十八大报告的发展理念至关重要。
  十八大代表、山东舜天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刘丕峰也提出,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制度保证和法律保证,“如果能在立法工作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