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败的老胡同永恒的“辘轳把”
文/片本报记者杨青
  • 2012年11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赵明祥老人家的土坯房是胡同里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房子。
  王文纪念烈士亭里的烈士碑。
  雨天里胡同里的土路泥泞不堪,无处下脚。
  ▼在村中修建的王文纪念烈士亭。
  ▲辘轳把胡同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碑立在胡同西面。
  泥土路,土坯房,断壁残墙……在滨州博兴县纯化镇东王文村,至今保留着这样一处旧时的街巷,因其迷宫般九曲十八弯,形状类似旧时打水用的辘轳把,故被称为“辘轳把胡同”。胡同里从未蕴含过江南小巷的诗情画意,也没有过北京老胡同的富丽繁华,然而就是这处不起眼的老胡同,却在抗战时期,帮助八路军战士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漂亮战役。
  颠簸两个小时
雨中寻觅胡同

  10日上午10点,记者从滨州市中心乘车出发,开始寻找“辘轳把胡同”之旅。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心想着雨天也不错,可以好好体验一下戴望舒所描绘的雨巷意境了。
  颠簸了近两个小时终于到了纯化镇,但离胡同所在的东王文村还有三四里地的路程。小镇上并无出租车,也许因为下雨的缘故,平时车站附近跑出租的三轮车也不见了踪影。还好遇到一位开车路过的村民张先生,热心地提出捎记者一程。
  “东王文村确实有那么一个胡同,我去过,但只是在外面看的,没进去走过。听说那里发生过一场很有名的战役,好像是叫‘王文战役’。具体是什么我就不清楚了。”张先生一边开车一边对记者说。
  车子开到东王文村村中心十字路口向南约200米的地方,张先生停车指着路东的一片红砖房屋说:“这里就是‘辘轳把胡同’啦!”
  并没有看到胡同的存在,但路旁立着的一块黑色石碑上确实刻着“辘轳把胡同”五个醒目的大字。根据石碑上的文字可知,辘轳把胡同已于2010年4月20日被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兴县人民政府2010年5月10日将石碑立于此处。
  记者在石碑后面的一排沿街房屋处查看一会儿,虽然每两间房屋处都有一个胡同,但每一个胡同看起来都是走不通的,仅十米就又被房屋拦住,转向别的方向。正担心自己走进去会不会迷了路时,就看到三个十几岁大的男孩子淋着雨从远处走来。
  “这里从外面看路都是阻死的走不通,其实里面的路都是通着的,这一片房子一周有五个进出口,无论从哪个进去都能走出来。”男孩子争抢着向记者指明道路,当提到“辘轳把胡同”名字的来历时,却都摇头不知了,“村里人都这么叫,我们也不知道为啥。”“八路军在这打过鬼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过,但忘了是咋回事了,也许和这个名字有关系吧。”
年近八旬老人
讲述名称由来

  跟随着男孩子们从最南面的一个胡同入口进入,没走几步眼前就完全变了一副景象,每一个转角后都是大片的空宅,丛生的荒草,残破的院墙……几座零星不倒的土坯房,在细雨中更显得破败、凄凉。
  转了四五个弯后,来到一处看起了比较完好的土坯房前,男孩子们敲响了老旧的木质院门。不一会儿,一位70多岁模样的驼背老大爷打开了门,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躲雨。走进土坯小屋,一位看起来年纪更大一些的老人正在炉火旁取暖。从男孩子们口中得知,这位便是房屋的主人79岁的赵明祥。
  赵大爷腿脚行动不便,但精神看起来还不错。提起胡同名字的来历,赵大爷顺手拿起身旁的火棍,在地上画起了示意图,“以前的时候附近这村子里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形状像打水用的辘轳把。别的村子都是单纯的一条胡同,我们村是像好几条辘轳把套在一起,所以叫‘辘轳把胡同’。在外面看路都是走不通的,其实里面四通八达。”
  至于胡同是何时建成,谁规划的,赵大爷也不清楚。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胡同里搬出去一批人家,五六年前规划新村,又搬出去了一批,胡同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胡同特殊地形
成就“王文战役”

  炉火旁,赵明祥大爷向我们讲述了,他记忆里发生在辘轳把胡同里的那场战役。
  那是1940年3月3日,当时赵明祥年仅7岁,正是吃早饭的时候,天气比较冷,赵明祥窝在被窝里没有起床。“当时各家的房子旁都竖着个梯子,可以爬到房顶看远处。一个八路军突然从梯子上跳下来,喊着让我们赶紧走,敌人来了。”
  赵明祥被抱着和村里的很多人躲到了村南2里地外的一个土窑里,一上午听到的都是敌人放炮的声音。后来听村里人说,当日下午,八路军火药所剩无几,两排70多人被2000多日伪军包围在村内。八路军后来退到了辘轳把胡同,上好刺刀准备和敌人作最后的决斗。八路军利用辘轳把胡同的特殊地形,使敌人始终徘徊在胡同外不能进入,最后被迫撤退,这就是有名的“王文战役”。
  村中经历过那场战役的老人都认为,正是村中辘轳把胡同的特殊的地形,帮助八路军以少胜多,救了全村百姓。
  “当时村里的房屋毁坏了很多,但辘轳把胡同的房屋都还没有受多大的破损,只是土坯被震落了。很多房屋的墙上都是一排排的弹孔,只是后来房子都拆了或者坍塌了,已经看不到弹孔了。”赵明祥告诉记者,当年为纪念在战役中牺牲的21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如今还完好地立在村旁,已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经济原因
胡同尚未修葺

  从赵明祥老大爷家出来,已是下午3点,雨下得更大了。胡同里的道路都是泥土路,在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泥泞不堪、无处下脚,稍不留神就会滑倒。记者心中很大的疑惑:既然是文物保护单位,为何不进行修葺,任其破败?
  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村支书孙华英的家中,孙华英告诉记者当年新村规划时,村民对是否保留辘轳把胡同有着不同的意见,同意拆的村民认为,这些街巷太窄,已不符合现在村民的需要,而且大多房屋都已破败,有些甚至已经倒塌,如果要保留的话,就需要一笔不菲的维护费用。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并无其他经济来源,费用的筹措是个问题。
  坚持保留“辘轳把”的村民觉得,不能轻易就拆掉,“辘轳把胡同”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更是“王文战役”的历史见证,主张保留下来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旅游。经过大半年的讨论,东王文村村民终于形成共识将老胡同保留下来。
  “胡同虽然保留了下来,但是村子里人都是务农的,没有钱进行修葺、开发,一年年过去辘轳把胡同就越来越破败了。”孙华英无奈地告诉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