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教师因车祸昏迷两个多月,家中已欠下25万多元外债
大三学生辍学照顾受伤父亲
  • 2012年11月1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为照顾昏迷的父亲,赵武珍的儿子赵新江打地铺住在医院里。  本报记者 修从涛 摄
  本报11月13日讯(记者 修从涛) 9月19日,一场交通意外让有着30年教龄的乡村教师赵武珍进了医院,至今昏迷不醒。为了治疗,来自农村的赵武珍一家借遍了亲戚邻居,欠下了25万多元的外债。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赵武珍,小儿子赵新江说,他们不会放弃,然而,看着手中200多页的用药清单价目表,赵新江一家一筹莫展。
  “村里的孩子都盼着他回去上课,都昏迷了两个月了还没醒。”自从赵武珍出事后,读大三的小儿子赵新江每天都守在父亲的病床边,12日是赵新江“形式与政策”课的考试,他没去参加考试,赵新江说,父亲需要照顾,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
  赵武珍一家住在德州陵县陵城镇农村,除了每年从土地里获取一点收入外,全靠赵武珍每月的2500多元工资支撑生计。赵武珍今年46岁,是陵城镇陆家庙小学的一名教师,从16岁就开始教学的他,如今已有30年的教龄。“我父亲很能干,我和哥哥都是他一手带大的,哥哥今年刚大学毕业,我读大三了。”赵新江说,父亲赵武珍是他们一家的主心骨。
  然而不幸的是,9月19日,赵武珍在中午放学的路上,被一辆大货车撞飞了出去,脑部损伤严重。“在德州治了几天,9月27日就到济南来了,现在每天的医药费将近4000元,已经花了27万多了。”赵武珍的妻子张凤喜说,亲戚邻居都已经借遍了,欠下25万多元的外债。
  12日,记者来到赵武珍所在的济南军区总医院,浑身插满针管的赵武珍毫无意识,只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张凤喜帮丈夫清理完大小便之后,将被子盖好,眼中有止不住的泪水掉下来。为了照顾赵武珍,张凤喜已有近两个月没回家了,“家里的玉米都是两个孩子回家收的,现在还没剥完,麦子也是孩子回去种的。”
  由于脑部损伤严重,不少人建议赵新江母子放弃,但赵新江不答应,“我哥哥回家筹钱去了,我父亲会好起来的。”赵新江在医院的走廊里打好了地铺,日夜坚守在父亲身边,靠一张凉席一床棉被,赵新江母子已经熬过了50多天。每天啃馒头就咸菜,赵新江说他能坚持,最害怕的是看到攒了200多页的用药清单价目表,“如果大儿子筹不到钱,我们就只能在这里住上一周了。”张凤喜说。
又有好心市民 送来千元救助金
  本报11月13日讯(记者 修从涛) 本报“送暖热线”96706126开通以来接到不少热心市民的捐助电话,受到捐助的困难家庭也纷纷领到了过冬物资。
  12日,一位热心市民将一床棉被和一台小洗衣机送到本报编辑部,热心市民王女士将10件崭新的羽绒服送到本报编辑部。13日一早,热心市民赵先生将1000元救助金送到本报编辑部。
  本报“送暖热线”96706126开通以来接到不少热心市民的捐助电话,一批批过冬物资汇集到本报编辑部。与此同时,本报编辑部将热心市民送来的过冬物资发放到困难家庭手中。12日,朱秀霞收到了吴女士捐助的棉衣及各种日用品;13日,市民陈先生与照看弱智儿的单身老李结成了帮扶对子;而低保边缘户季志刚的女儿季春雪也受到了热心市民朱先生的长期资助;家住西营镇的老王也收到了两套新羽绒服和棉被,他的孩子还收到了奶粉和各种玩具。
  本报送暖热线架起了爱心桥梁,张刚大篷车“今冬送暖”继续进行中,如果您希望得到帮助,请拨打“送暖热线”96706126求助,爱心市民也可以拨打热线,告诉我们您能提供的帮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