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活得轰轰烈烈 走得静悄悄
本报连续关注飞虎英雄王延周的生前身后本报记者张永斌李玉涛
  • 2012年11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王延周生前在颐和园拍照留念。(王延周亲属供图)
   ◤本报2012年5月7日C04版,专访王延周家人、朋友,回顾王延周的辉煌一生。
  ▲本报2012年5月2日A05版,关注王延周去世消息。
  ▲本报2012年5月4日C03版,王延周的儿子低调处理完父亲后事,向家乡父老发来感谢信。
英雄
  11月6日,日照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东侧一块2米高的滚动荧屏吸引了不少市民。不一会儿,一张胡锦涛同志接见王延周的照片浮现在荧屏上。
  对于日照“传奇人物”王延周的关注,本报是持续的,曾多次进行过报道。今年4月30日,王延周去世,记者采访数十人,翻阅大量材料对其辉煌的一生进行了充分还原,连续数天用近十个版面进行了报道。
  传奇经历下的淡然
  2010年8月30日,记者在日照市人民医院第一次见到了王延周,那时他身体羸弱,躺在病床上,一个月中得有半月时间待在医院。
  见到记者,他把枕头垫在身后,起身笑着朝记者打招呼。“我这样躺着,对你们不礼貌。”他这样说。
  2011年6月28日,在他的家中,记者再次见到了王延周,春节前动了两次手术让他肾脏痼疾好了些。
  他面色红润,握起手来苍劲有力,丝毫不像一位九旬老人。他的屋内挂满各式老照片和画像,勋章、战机画像……诉说着主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经历。
  201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随同日照爱心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来到北京路街道大孙家村的王延周家里,一起包水饺、炒菜,陪他过建军节。见到我们,王老甚是高兴,拄着拐杖站起来与我们一一握手。
  时年91岁高龄的王老精神矍铄,跟孩子讲述自己从军的辉煌历程,还不时模仿开飞机的动作。
  这是记者最后一次见到王老,看到王延周身体恢复得这么好,大家都认为他至少可活过百岁。记者也这样认为,便忙于它事,总以为和王老还有机会见面。一个月后,王延周被儿子接到北京,一家人在北京团聚。
  然而,造化弄人,今年4月30日,王延周撒手而去,成了记者和很多人心中永久的悔,多想再就听听他讲述自己的英勇事迹,听听他讲述如何做人做事。
为人低调,丧事从简
  王老去世后,5月1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了他的儿子齐达意。据介绍,王老临走前说,看到一家人团圆,他已没什么遗憾。
  王老一生为人低调,生前曾嘱咐儿女不要大办他的丧事。齐达意谨遵父命,为父亲办遗体告别仪式时,并没有通知日照相关部门。但考虑到日照市各部门对父亲这么多年来的照顾,他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给日照市委组织部等8个单位各写了一封信,表达谢意。
  从2012年5月2日开始,本报连续多天推出“送别大陆最后一位飞虎队员王延周”特别报道,记者多次与其儿子齐达意通话,每每提起父亲,齐达意都是敬佩万分,父亲一生低调坚韧让他记忆犹深。
  5月10日,齐达意去世后十天,他的重孙子诞生。“如果再等十天,王老就能四世同堂。”当时很多人都不免为王老扼腕叹息。  与王延周结识的人,除了被他的传奇经历所吸引,更被他身上所具备的谦逊、简朴、随和、淡泊的品质所折服。
  人,生也有涯。王延周曾说,要把生命奉献给这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他说到了,也真正地做到了。
一路走好 音容宛在
  军人烙印伴一生
  去年6月,记者拜访王延周,那时他穿着一件棕色的皮夹克,他介绍,这是当年随飞虎队在美国学习歼击机时得到的,一直保存到了现在。“我十几岁当了学兵,后来考上黄埔,进入飞虎队,一辈子与军人结下不解之缘。”
  赋闲在家的日子,王延周依然未曾忘却那片蓝天,看报纸时最关心的便是中国空军、航天等与蓝天相关的内容。“眼睛不大好使了,看报纸虽然不用戴眼镜,但小字看不清啦。我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要仔细地看。”
  在不少大孙家村村民的印象里,每逢天空中传来飞机发动机的声音,王延周总会抬头注目观看,“现在的飞机和我当时开的很不一样了,我的技术‘退伍’喽。”
  “军人”这个烙印伴随着王延周一辈子。他的侄孙子王彤介绍,这么多年来,他印象比较深的是,爷爷一直以军人的严苛标准要求自己。“比如坐在椅子上”,王彤模仿爷爷王延周的坐姿,腰杆挺得笔直说,“我爷爷从来都不倚着椅子背,都是直挺挺地坐着。”
飞虎英雄诲人不倦
  据北京路街道大孙家村一位上了年纪的孙姓村民回忆,1962年前后,村里安排王延周教夜校,以发挥他的才能。王延周白天参加劳动,晚上教课,为失学孩子补习初中课程,为村里人扫盲。此外,他还教青年人学技术,柴油发动机、电机、抽水机、水泵、拖拉机的保养与维修,这些都不在话下。“王延周博闻多见,知识渊广,乡里的联中老师也比不上。”这位村民说。
  白天下地,晚上还得教课,这事放在别人身上,或许会叫苦连天,而对王延周来说,却是一件乐事。王延周生前并不掩饰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他曾说:“我一生就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打仗,二是育人。”
  事实上,与“飞虎”相比,“教师”这个身份更多的伴随着王延周。他在东北航校、国家体委航空部滑翔组等多地从事过教练员工作。1956年,王延周到滑翔学校报到,7天内学校所有的滑翔机种类及不同型号的教练机都被他掌握了,波兰专家尤拉认为这是奇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