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公益我们从未止步
本报倡导捐建两所爱心图书室,农村孩子也有了书世界
  • 2012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爱心图书在船上,准备运往灵山岛。孟艳 摄
本报记者 李珍梅
  从今年5月开始,齐鲁晚报以张刚大篷车为平台,在全省开展捐赠25个“爱心图书室”的活动。“张刚大篷车”开进青岛后,在胶南两所农村小学建立“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
  活动发起前,本报记者先去胶南灵山岛小学和胶南大村中心小学进行了实地探访。当看到学校图书馆仅有几百册图书,孩子们把高年级教科书当课外阅读书时,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农村小学条件的艰苦。
  农村小学图书缺乏的稿子见报后,从5月14日开始,本报陆续接到燕儿岛路第一小学、嘉峪关学校、新世纪学校、青岛5中、山东路小学、台东六路小学、福林小学等学校和不少爱心人士打来的电话,表示要为这些学校捐献爱心图书。经过本报努力,最终募集到9000册图书和近500件文具,分别捐给灵山岛小学和大村中心小学两所学校。
  5月25日9点30分,“张刚大篷车”满载2000余本爱心图书驶向灵山岛小学。经过3个小时的海陆接力,爱心图书终于登上海岛。看到那么多图书,孩子们都争抢着搬运,并迫不及待地翻看,寻找自己喜爱的图书。青岛首个“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落户在灵山岛小学。看着本报给孩子们带来那么丰富的“精神粮食”,校长孙贤会握紧本报记者的手不停地说“谢谢”。
  5月29日,7000册爱心图书再送往大村中心小学,成立第二个“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看着那么多新书,很多学生放弃午休时间,来到图书馆里看书。
  近日,本报记者又对灵山岛小学和大村中心小学的爱心图书室进行了回访。灵山岛小学校长孙贤会说,今年新学期开学后,学生就搬进了新学校。而“张刚大篷车爱心图书室”的建成,也为新校增添光辉。“现在学生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里读书了。”孙贤会高兴地说。而在大村中心小学,校长闫吉荣说,丰富的图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捐书活动已经结束,但本报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不会停止。伴随着齐鲁晚报《今日青岛》的成长,希望更多的爱心市民和企业参与到本报的公益事业中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