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3岁学生捡瓶子补贴家用
滨北街道办刘木凿村刘志鹏,人穷志不穷让人动容文/片本报记者刘涛
  • 2012年11月2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刘志鹏把外面的晒的被子拿进来。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刘木凿村13岁的刘志鹏是七年级的一名学生。当他4岁时,爸爸不幸出车祸伤了腿;他11岁时,爸爸再次出车祸留下了羊角风后遗症,让本是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现在刘志鹏省吃俭用,靠捡垃圾来贴补家用。他不仅学习好,还能为妈妈分忧,已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5岁时就和妈妈干农活
  2003年,刘志鹏的爸爸刘建立外出打工时,不幸被车撞,造成大腿粉碎性骨折,经过救治,腿虽然被保住,却让他失去了干重活的能力。一家人的生计从此落在了妻子陈振霞的身上。
  刘建立出事那年,刘志鹏才四岁。刘建立卧床半年多,其间,刘志鹏就帮妈妈伺候爸爸。有时,陈振霞不在家,他就照顾父亲大小便。陈振霞告诉记者,他知道爸爸口渴了,就想为爸爸倒水喝,但年龄小,暖瓶拿不动,他就小心地将暖瓶倾斜,颤颤巍巍地把水倒上,差点烫着手。
  2004年春天,村民们开始忙春,但刘建立腿还没好不能干活,刘志鹏就和妈妈一块下地干农活。夏天,地里长草,陈振霞拉着耘锄锄草,小志鹏怕耘锄不稳割了庄稼,就在后面帮忙扶着,有一次被邻居看到了,都批评陈振霞心太狠。
捡瓶子、钢筋贴补家用
  2010年,不幸再一次降临到这个穷困的家庭——刘建立被车撞伤了头,患上羊角风。因没钱治疗,刘建立发病越来越频繁,现在的他看上去有点木讷。陈振霞平时靠打点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同时还要供一个孩子上学,手头越来越紧张。懂事的刘志鹏知道家里穷困,怕妈妈过于劳累,平时就捡一些能卖钱的东西贴补家用。
  前些年,村旁修铁路,每当志鹏放学回家,都要在工地上捡一些废弃钢筋,他常对妈妈说,这些钢筋存着可以卖钱,有一次他竟一下卖了20多元,妈妈想给他作零花钱,他却说:“攒着为爸爸治病。”
  有时,路上看到塑料瓶子,他也会马上捡起来,陈振霞害怕别的孩子嘲笑他就不让他捡,可还是劝不住,“这几天志鹏感冒了没去上学,打完吊瓶后还不忘出去捡瓶子,硬让我叫了回来。”陈振霞说。
生活费用来买学习用具
  现在刘志鹏在滨州市滨城区北城中学上七年级,因学校离家远只能住校。陈振霞说,平时他在校吃饭,一个月要向学校交200多块钱的伙食费,除此之外,他没要过零花钱。城里花钱多,陈振霞每星期给他两三块钱,买点零食吃,可他都省下来买一些学习用具。“有次我给志鹏1元钱买支雪糕,可他只花了三毛钱买了支笔。”陈振霞说,刘志鹏吃饭也很节俭,前段时间,陈振霞托人捎给他一箱方便面,可他仅吃了几包,又捎了回来,说是爸爸生病需要营养,给爸爸吃,“有时他还把学校里发的鸡蛋、火腿肠带到家里给爸爸吃。”
他要考上最好的大学
  家庭虽然穷困,但刘志鹏对未来充满向往。他常告诉妈妈陈振霞,以后挣了大钱,别人家有什么东西他都要买给她。家里的不幸,让年幼的他饱经生活的风霜,他曾几次想辍学回家帮妈妈挣钱,但最终都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就是陈振霞的希望,他不想让妈妈的唯一希望也在悲痛中破灭。现在刘志鹏学习很好,每年都会得奖状,听他说,以后他要考上最好的大学,因为那是妈妈的希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