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有为与他心中的新济南
  • 2012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康有为
  济南华不注山
  康有为认为华山山前是建立都会城市的理想位置,所以应该把省会济南迁移到这儿,还建议在华山前新建园林式住宅区时,要仿照青岛汇泉湾畔别墅群的样子,认为这样做,“不十年,新济南必雄冠中国都会。”
  □李秉楹

  康有为(1858—1927),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清末改良派领袖,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后为保皇会首领,是对近代中国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1923年5月,康有为来到济南,在济南成立了“孔教会”,并为号召人们尊孔读经而四处奔走。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康有为遍游济南的风景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在济南诸多名胜中,康有为尤其看重乃至推崇华不注——华山,建议在华山之阳建设“新济南”。
  这一年的6月17日,康有为专程游览了华山。他以年近七十之龄,攀上华山之巅,只见此山从黄河岸边的平原上平地突起、一柱擎天,亲临其境领略了堪称“齐烟九点”之首的华山那高挺兀立之势、孤峰特拔之险,禁不住感慨万端。康有为将观山所得,回府记载了下来,并与平生所登过的名山相比较,把对华山的赞美和设想,具体地写进了他的《新济南记》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康有为说:“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若华不注也。”因此他指出:“诚宜移都会于华不注前。”“都会”,按字面讲,本应指国都、省会,此处主要指大的都市,也就是说,康有为认为华山山前是建立都会城市的理想位置,所以应该把省会济南迁移到这儿。康有为的这一主张当然主要源自华山一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与他笃信“堪舆”之学即讲究风水有关。他把华山在平原地带的突起,视为泰山支脉北走至此而在平原地带加以集结的结果;言外之意,华山,是泰山向北延伸的集结点。华山既然与泰山连在一起,自然是块“风水宝地”。所以他才提出“诚宜移都会于华不注前”。但他也知道“移都会”是不现实的,在华山之阳开建新城则是可行的,于是他指出:“然今亦不必移也,但开一新济南,尤美善矣……”意思是说,迁移就不必了,只要辟建一个新济南,便特别完美了。
  据说,康有为从风水这个角度认为,都会城市,应该背山面水,而济南却是背水面山。如何破解呢?那就是向东发展而不是向西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向华山之阳发展,在华山前建设新济南。这样,新济南就形成背靠青山、面向平原之势,符合他建城的风水理念。
  当然,今天,人们在风水问题上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康有为对华山环境的赞美和推崇,至少说明他从环境的审美角度上,对华山确实独具慧眼。
  如何建设“新济南”呢?康有为从交通、住宅、市容、学校、公园等多方面,提出了建设新济南的方案。他提出:“今驰道已至黄台山,黄台桥有农林学校在焉,诚宜从黄台桥通驰道于华山前,以华山为公园,稍缀亭台,循花木,先移各学校于山前。”同时,康有为还建议在华山前新建园林式住宅区时,要仿照青岛汇泉湾畔别墅群的样子,“宅必楼,瓦必红,宅式不得同”,“红瓦,绿树,青山”……认为这样做,“不十年,新济南必雄冠中国都会。”
  康有为的这一宏伟设想虽然未能实现,但他在八十多年以前提出的这一建设思路,可谓独具匠心,与当今济南的“东扩”规划不谋而合;他对华山周边的建设意见,在今天看来,也颇具参考价值,特别是他在《新济南记》一文中所提出的“以华山为公园”的设想,即将变为现实,康老先生如地下有知,定会感到欣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