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得多撑几年等孙子成人”
惠民李庄镇大刘村刘进忠和孙子相依为命,77岁了还苦撑着残缺的家文/片本报记者赵树行通讯员董士达
  • 2012年11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刘进忠一家人就生活在后面这个破败的土屋里。
  记者见到刘建旺时,他正专心写作业.
  老人养的几只兔子和鸡,过两天,他会卖掉几只给孙子凑饭钱。
  刘进忠老人的三个女儿凑钱买了几百块钱的煤,老人现在还舍不得用。
  小院虽然破旧,但是干净利落。
  刘建旺的妈妈患有先天性精神病,他的爸爸2010年去世后,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全压在了他77岁的爷爷刘进忠身上。刘进忠羡慕村里的其他老人,但是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颐养天年。冬天已至,他不得不再次面对寒冬的考验。
刘建旺帮爷爷干活 没工夫和同学玩耍
  刘建旺家住惠民县李庄镇大刘村,见有人问路,村民便指了指几栋新房中间的一个破旧院门,这就是刘建旺的家。院墙上堆满了棉花柴,站在门口,这扇破门和里面几间低矮的青砖小屋与周围的建筑显得格格不入。刘建旺家的小院里晒着爷爷从地里摘的一点棉花,刚洗的衣服整齐地摆在晾衣绳上,房门口盖帘上晒着爷俩吃剩的一点面条,上面落着几只苍蝇。“家里没劳力,这些棒子还没打。”刘进忠指着远处墙根下的两垛玉米说。初见刘建旺时,他正趴在桌上写作业,小建旺比较腼腆,见记者进门,他起身寒暄一句,便又埋头写字了。
  小建旺的妈妈患有先天性精神病,从生下建旺就没给他喂过奶。后来,爷爷刘进忠没办法,只能给孩子喂奶粉。“谁劝也不好使,就是不给孩子吃。建旺是我一勺一勺奶粉喂大的。”也许是这个的缘故,小建旺从小就知道孝顺爷爷。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当别的孩子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时,建旺要做的更多。暑假里他跟着爷爷下地干活,放学后帮爷爷收拾院子、喂鸡、喂兔。“这个孩子从小就懂事,别家孩子不吃的他吃,不穿的衣服他穿。下雨了,他赶紧往家里抱柴火。有一次学校里发牛奶,他舍不得喝,等周末学校放假拿回来留给爷爷。”邻居在一旁羡慕地说。
  在学校里,小建旺从来不跟同学攀比,他知道自己没有攀比的资本,最重要的是,他能体会爷爷含辛茹苦的艰难。据他的几位同学介绍,建旺的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他字写得好,在学校从来也没见过他跟同学闹别扭。“回家后我们每次找他玩,他都没空,不是跟爷爷下地就是割兔子草,反正跟我们一起玩的时候不多。”建旺的一个同学说。
  对于小建旺来说,校服是他最喜欢穿的衣服了。现在天冷了,其他同学骑车上学都穿羽绒服,他也有一件,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买的,他曾跟爷爷说,“这两天暖和,过两天很冷了再穿。”正值长身体的时候,不知道这身羽绒服还合不合身。

羡慕村里其他老人 犯劳累病想念儿子
  刘进忠老人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不幸的是,儿子在前年患脑溢血去世了,三个女儿也都嫁在外村,平时她们都忙于生计,有空了才过来一趟。儿子的去世使这个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儿媳妇有精神病,除了自己能吃饭,什么都干不了。
  儿媳妇不能干活,孙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77岁的老人身上。刘进忠介绍,他家里现在还有六亩地,其中种了一亩多地的棉花,其他的都种玉米。他羡慕村里的其他老人,他们平时都坐在村头,有的打扑克,有的下象棋,那种生活离他很近,又遥不可及。儿子去世后他这样形容自己,“忙得一点闲空也没有。”他得下地干活、浇水、施肥、背着药桶给庄稼打药,今年秋收,自己一个人剥玉米,每天都得干到深夜,第二天还得去地里收拾,准备种麦子。
  他现在非常怀念儿子,“儿子要活着,我就能歇一歇了,现在没人能替我。”说这话的时候,老人一度哽咽。刘进忠的三个女儿有时候也过来帮衬一下,但是到了农忙季节,她们也难抽身。三年前,刘进忠得过脑血栓,现在他比较庆幸,庆幸自己当时没有瘫痪,否则的话,这个家就塌了。最近这段时间,他感觉自己左腿疼,不知道怎么回事,脚后跟一着地就疼,他不敢去医院,到现在还抱怨去年去医院看腰间盘突出时花钱太多,“那一次花了800多呢,不去了,不大要紧。”邻居则说,“他这就是累的,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干这些重活,谁也受不了。”

天冷仍舍不得生火 期盼孙子考上大学
  秋收过后是刘进忠一年中最清闲的一段时间,这个时候麦子种上了,地里也没有多少重活干了,他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他并不觉得轻松,夏天从商店赊的肥料钱该还了,孙子星期一上学还得带170块钱的饭钱,还有两块钱的热水钱。这两天他正琢磨着再去集上卖几只兔子。说着他算了一笔账,今年的棉花受了灾,前些天卖了180多斤,收入800来块钱,现在还剩下不到一百斤。这块棉花地农药、化肥、种子加起来今年一共投资了850多元,“刚够本啊。”刘进忠说。
  李庄镇绳网产业比较发达,村里的闲散劳力农闲时大都去绳网厂打工,但是77岁的刘进忠已经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去打工赚钱了,一来自己岁数大了,再者自己也不会这门手艺,去劳务市场更是连想都不敢想。但是他也没闲着,他在家喂了几只兔子和鸡,到了能卖钱的时候卖几只。“也就只能养这些了,多了喂不了。”自己每月55块钱的养老金刚交了新医保的钱,所以这两天他就琢磨着再卖几只兔子,希望能凑够孙子上学的饭钱。
  天气越来越冷了,可是刘进忠家里的火炉还没有生起来。前两天三个女儿凑钱给他买了几百块钱的煤,就放在南屋的墙角,他认为现在还不到生火炉的时候,得等到水缸里结了冰,屋外下了雪才能生火炉。他说“孙子上学了,家里就剩下我和儿媳妇了,她住在另一个屋,平时也找不到她,我一个人没必要生炉子,天气好,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就挺暖和。”邻居说,他们家寒冬腊月才生炉子,正月里就灭了。“还不是没钱买不起炭么。”其中一个邻居告诉记者。
  采访过程中,刘进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得争取多撑两年,等到孙子成人了,我也就放心了。”他希望孙子好好读书,最大的心愿就是等孙子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能享享清福,告别这种吃苦容易享福难的日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本是颐养天年的老人却担负太多的重担,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对于这些群体那么遥远,他们渴望温暖,需要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此,我们呼吁社会爱心人士伸出热情之手,奉献一分爱心。有意者请联系本报。联系电话:0543-321002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