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缺资金少人才家暴庇护中心有心乏力
庇护中心职能暂时让求助者“躲一躲”,缺少后续措施和专业人才
  • 2012年11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青岛反家暴妇女庇护中心设立在青岛市救助站。
文/片 本报记者 李晓闻
  从2010年“三八”妇女节至今,青岛市反家暴妇女庇护中心已成立两年多。22日记者探访得知,相比往年,今年到该中心求助的家暴受害者大大减少。不过,在妇女保护方面的跟进措施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成为庇护中心面临的又一难题。
庇护中心已俩月无人入住
  22日,记者来到设立于青岛市救助站内部的青岛市反家暴妇女庇护中心,看到三间宿舍布置得整洁温馨,每间宿舍有三张床位,不过并没有人入住。流浪未成年儿童保护科一直负责庇护中心的运作,保护科的工作人员田安峰介绍,除了家暴受害者,这三间宿舍平时也接纳其他求助的妇女、儿童,不过最近两个月,一直没有人入住。除了宿舍,庇护中心还设有母婴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室,另外还有正在改建的情绪宣泄室等场所。
  反家暴妇女庇护中心是2010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成立的,当年接纳家暴受害者36人。去年一年,该中心接纳家暴受害者31人。而今年截至目前,来此求助的家暴受害者只有6人。工作人员介绍,家暴受害者要想入住庇护中心,必须先到当地妇联开具介绍信,而妇联接访到这类受害者,一般都会先对夫妻双方进行调解。今年入住庇护中心的求助者少了,一方面反映出家暴受害者可能确有减少、越来越多的受害者懂得接受调解或直接诉诸法律,另一方面也说明各区市妇联的调解工作见成效。
女子遭家暴,一住十个月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救助最长不超过10天,家暴受害者从妇联第一次开出介绍信后,可在庇护中心入住7天,第二次可入住3天。不过,偶尔有求助者在庇护中心住下就不走了,让工作人员十分为难。
  救助站工作人员李民丰介绍,2010年庇护中心刚刚成立不久,就有一名女子来求助,这名女子在家不仅经常被丈夫打骂,与公婆关系也很僵,经常拨打110求助。为躲避家暴,女子曾经几次到庇护中心求助,前几次都是住几天消消气就回家了。然而最后一次,这名女子在庇护中心足足住了十个月,期间,丈夫曾在大年三十晚上到救助站楼下求她回家过年,女子却一直无动于衷。最终,女子于去年跟丈夫离婚,带着孩子离开了。
缺钱又缺人,庇护中心很尴尬
  一住就是十个月的求助者着实让庇护中心很为难。一方面,很多求助者在家庭矛盾尚未解决之前,不敢回家,也无处可去,工作人员也不忍心将其劝离;另一方面,如今庇护中心在家暴求助者食宿方面的开支,都是从其他经费中节省出来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拨付专项救助资金。“保证求助者的吃住是最基本的,有时候还会有一些额外的开销,比如有一次一位年轻妈妈,穿着睡衣拖鞋,抱着8个月大的孩子就来了,我们就帮她买了奶粉、婴儿用品、饼干、鸡蛋、衣物等等。”田安峰说。
  资金方面的尴尬只是一个缩影。救助站相关负责人认为,庇护中心还面临着权责、人员编制、专业人才等的缺乏问题。庇护中心成立了,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增加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编制来管理它,当前只能由救助站的流浪未成年儿童保护科兼管。妇女遭遇家暴后首先求助妇联,妇联调解不成的可让受害者暂住庇护中心“躲避”,后续的问题则似乎被忽略了。在庇护中心,受害者只能“躲一躲”,真正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目前,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救助站往往会联系心理医生、法律援助中心等对求助者进行帮助,不过在工作人员看来,这也并非长久之计,工作人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庇护中心需要在社会工作、精神卫生、法律等领域非常专业的人才,帮助这些遭遇家暴的妇女解决问题,真正挽救她们。”田安峰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