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者无所不知内容错误百出
科普书“不科学”太恐怖
  • 2012年11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爆料者纵瑞文
  纵瑞文挑错的科普书
本报记者 师文静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纵瑞文的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在网上引起了诸多关注。这篇文章就是《可怕的“科普”,恐怖的“科普作家”》,在帖子中纵瑞文将一套古生物类科普图书的一些明显的错误指了出来。没想到这篇帖子让读者获得了认同感,大家纷纷指出更不靠谱的科普书。揭开了科普书粗制滥造的冰山一角。
“林静”编上百科普书 鱼类化石当成“甲壳动物”
  纵瑞文称,前段时间他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偶然看到了新到的古生物类科普图书,随手翻了一翻,光是插图就已错误百出,于是拍照在论坛发帖,后又经网友爆料,该书作者是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科普作家”,在网上一搜名为“林静”的作者竟然主编了近100本科普类图书。
  记者发现,由“林静”主编的这套科普书可谓无所不包,涉及《冰》《电》《海洋》《湖泊》《细菌》《干细胞》等科学的各个领域。在这套今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科普书中,纵瑞文在《化石》中找到了多处错误并贴出证明。书中一块化石被称为“古两栖动物的头和眼”,但是纵瑞文却发现这是一个被当成甲壳动物的鱼类化石。纵瑞文还指出,一种属于头足纲的菊石类化石,在白垩纪末期和恐龙同时灭绝,在书中竟然说成是蛇化石;而某种复体珊瑚化石,则在书中被称为是蛇化石,等等。只是随便一翻书,纵瑞文就举出了不少错误。
  《可怕的“科普”,恐怖的“科普作家”》帖子发出后,在网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纵瑞文觉得这些书对孩子们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所以当遇到这样漏洞百出的科普书时,都会将它们爆料出来,希望更多的人不要上当受骗。
科普作家稀少 网友呼吁科学家们要重科普
  纵瑞文的帖子引起该丛书策划人的注意。该策划人称,“林静”是一个笔名,而这套近百本的科普书是耗时3年完成的,撰写者是中科院的40多名研究生,十多名博士审稿,最后院士把关完成的。对于这样的编写队伍不少读者也持怀疑态度。
  由于文学作家写科普书写得不够科学,而科学家写得科普书又没有趣味性,导致目前科普作家很稀少。山东大学出版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写作科普书不光是专家就行,写作者需要知识广博,而且文笔要好。“科普作家的门槛很高,所以导致很多科普书,甚至号称重点打造的科普书都有可能是剪刀加糨糊拼凑出来的。”
  纵瑞文称,之所以这些错误百出的“科普书”横行,也和现在很多科学家不做科普工作有关。“中国的科学家们似乎总是很忙,忙项目、忙基金、忙评审、忙会议等等,科普也许不是科学家们的义务,但也希望科学家们能把科普作为自己的一分社会责任。”
□链接 规范科普书 应借鉴“养生书出版”
  其实,科普书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其出版缺乏完善的监管有关。目前几乎所有的出版社都在出版不同形式的科普书,而管理部门又没有关于科普图书内容科学性管理的有效办法。因为前几年养生健康类图书出版太乱,造成了恶劣影响。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10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依据通知中的要求,最后只有53家出版社取得了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资质。这对于科普图书的出版,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