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儒家文化的
教育和普及应实现“四化”
  • 2012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涂克国(山东社科院研究所所长)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要在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教育和普及,我认为理应实现以下“四化”——
  一是人文化。俗话说“文以载道”。要使儒家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播、润泽、教育、范导而吸纳进入人们的精神家园,使之成为绝大多数国民所奉行的灵魂性东西,就务必做到:在大中小学课程中加大儒家经典的分量,不能仅满足于把四书五经作为语文范本来读,而是要像新加坡那样考虑把儒学或儒教作为专门课程来让学生选择;要充分利用好文庙、孔庙、乡校、府学、碑刻、标语、口号、墙体等载体,宣传儒家文化精神,为广大民众提供日迁善而不知的儒家文化环境,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做法值得向全社会推广;利用影视、动漫、图书等形式传播儒家人物事迹;加强儒家学科建设力量,培养一大批儒学大师、专家,使之成为传道解惑的文化人才,发展好各种儒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使之成为传播研究乃至信仰儒学的中坚力量,等等。
  二是大众化。在当前,要使儒学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信仰、人格操守、价值向导、观念支撑,就不能将儒学博物馆化、学院化,而要使它走入大众日常生活之中,内化成为他们内心世界中的重要成素,就要在全民中进行儒学普及,借助于向大众普及儒学使之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价值准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儒学普及工作正逐步展开,诸如读经班、儒学讲坛、儒学普及读物、中华美德教育实验(吉林教科院承担了相关课题)、经典诵读活动等形式,都有力地推动了儒学在全国的推行。在普及儒学、以使之成为全民共同的价值诉求、伦理品格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宣扬它的伦理价值和行为规范作用,同时也要把它当成人生智慧和政治智慧向全社会推广普及。当然,儒学的普及也应注意防止当前“国学热”中出现的赶时髦、功利化(商业炒作)、装门面、浮躁化等不正之风。
  三是现代化。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显然并未完成,但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正处于加速转型过程之中,中国社会的整体现代化需要民族文化现代化及其人格现代化、观念现代化和道德现代化,儒学毕竟是适应传统专制政体、小农经济、宗法关系等的产物,它固然蕴含一些超历史的共相的东西,但也存在不适应现代化的落后成分,它要继续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能够接纳的精华,就不能不使自身实现现代转型。儒学传统的现代化要解决四个问题:要发扬代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优良传统精神,要彻底扬弃在中国为害甚深的封建遗毒,要引进西方文化中最精彩、深刻的东西,同时也要认清与之俱来的一些负面现象,清除一些必须清除的“污染”。不管是提创造性转化也好,还是提转换性创造也好,要使儒家文化现代化,不仅要做好剥离工作,去粗取精,也要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实际进行转换,同时也要大力进行儒学创新,赋予它以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力、新的要素,像国内提出的新孝文化即是对儒家“孝道”的超越。
  四是世俗化。世俗化同现代化是相伴相生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个国家公民会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享受、发展,追求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关心现世的人生体验;与之相应,民族精神也会变得更加务实,更为契合普通大众的个人正当利益追求,更加现实化、入世化。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儒家文化也必须相应作出调整和更新,使其精神要素如仁爱精神、重信精神、礼义精神、忠恕之道等日益平民化、去魅化,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认同和接受,进而上升为一种民族集体品格。儒家文化精神的世俗化即是通俗化,不过通俗化并不等于庸俗化,它无非是要求我们把儒家经典用文言文形式所传达的义理之学变成易懂的现代话语,这就是改变儒家文化的言说方式,使老百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对此,我们应当学习明清时期的做法,编写新的三字经之类的蒙学读物,同时把儒学的一些精神要素融贯到民规民约、标语口号、座右铭等之中去。至于利用故事、小说、评书等方式也不失为儒学通俗化的好形式,这能做到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