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老建筑,就是保护济南文化的多元
  • 2012年1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王昱

  单丝不为线,孤木不成林。一份多元的文化烙印作为一个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说,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是城市发展应有之意。
  本报连续报道了济南老建筑保护现状堪忧的问题,其实,老建筑变身工地厕所不能全怪施工人员和开发商。这些年久失修、保养不善的老建筑在专家眼里是古迹,在普通人眼里却毫无价值。如果不进行整修,使其重放光彩,这些老建筑只能或被直接推倒,或日渐走向消亡。要它们在天然状态下屹立不倒,或者期望社会力量自发保护,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中国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老建筑日渐消亡不是济南才有的个案。但有讽刺意味的是,与这些真正有保留价值的老建筑加速消失同步进行的,是各地政府不惜巨资热火朝天地兴建各种假古迹。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有其深刻的原因——这里面当然有成本问题,与人们所想象的不同,“整旧如旧”地保存真古迹其实要比兴建假古迹费钱多得多,更不用说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但更重要的问题其实出在认识上,我们需要承认,如果单从发展旅游业、美化市容等现实角度出发,整修老建筑未必比拆了建一座新的更有有效。保护老建筑的真正意义,除了对于专家的学术考证价值,更重要的是延续城市的韵味和精神。而这恰恰是济南西式老建筑面临问题的原因。
  如果你去游览青岛和烟台,这些城市对正在消失的同类西洋建筑保护较好,这是因为它们城市精神的主体就是东西文明的碰撞。相比之下,济南的文化就较为多元,有三大名胜、有七十二名泉,相比之下,胶济铁路所带来的那一丝西洋风就显得不那么受重视,而退居一种次要的文化符号。老建筑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花名册,也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文化如果得不到发扬就会衰退,正如老建筑得不到整修就会崩塌。如果没有对济南这段历史的挖掘与宣传,被动地保护老建筑就成了一件操作困难收效不大的行动。
  其实,正因为济南的文化是多元的,西式老建筑的保护才更应该值得重视。单丝不为线,孤木不成林。一份多元的文化烙印作为一个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来说,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文化选择的多样性是城市发展应有之意。有念及此,就应该认识到,对于老建筑的保护和整修应该成为整个济南市的方针政策。要让市民和游客知道,美丽的泉城济南,不仅有舜耕历山的悠久、泺蕴泉涌的灵动、易安居士的婉约,更有东西方碰撞留下的那一道大理石筑成的痕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