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常有氧运动可防运动猝死
专家说:心脏暗疾是运动猝死的根源
  • 2012年11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11月18日,在广州马拉松比赛中,一名21岁的大学生选手冲过终点线后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诊断为“运动猝死”。近日,北京马拉松比赛中,逾千人出现伤病。
  “学校是否应该取消长跑运动”一时间也成为热议,对于有的学校已于今秋运动会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比赛,运动科学专家说:年轻人运动猝死,9成左右是因有心脏暗疾,  而平时坚持中强度运动,可防运动猝死!
  超负荷运动
是猝死的导火索

  公元前490年,希腊军队在马拉松与入侵的波斯军队激战,大获全胜后,青年士兵菲迪皮德斯奉命回雅典报告胜利喜讯。当他跑到雅典时,只喊了一声“我们胜利了”,便倒地身亡,“马拉松运动”由此得名。 
  国际上,创造辉煌的运动员猝死,为数也不少,如吉姆·菲克斯(1984年,马拉松,美国)、弗乐·海曼(1988年,排球,美国)等。他们几乎都是在激烈的运动中,心脏骤停,晕厥倒下的。
  为何超负荷运动,会导致心律失常?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系主任、教授孙飙解释说,人运动起来后,心输出量增加,一般人强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20升/分以上;运动员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较静息时增加6倍,即可达30升/分以上,心脏负荷之重,可见一斑。
  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的需血量、需氧量随之急剧增加。但是,当人的心跳加速时,会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浇灌心肌的动脉)的时间变短,心肌的血供氧供很可能会跟不上。
  心肌与骨骼肌不同,是不能承受氧债的,一旦心肌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国外媒体报道,40岁以下的运动猝死,80%以上是在高强度运动期间或之后马上发生的。
心脏暗疾
是猝死的本质根源

  2007年8月25日,年仅22岁的西班牙国脚安东尼奥·普埃尔塔在一场西甲与赫塔菲的比赛中突然晕厥,送往医院后,查出患有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其主治医生介绍:“他一直患有心脏血管的疾病。在世界体育界,有74%-94%的运动猝死,是由这种无规律的心脏血管疾病导致的。”
  也就是说,9成的心源性运动猝死,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年轻运动员潜在的心脏病,多为与动脉粥样硬化无关的结构性心脏病。最常见的为肥厚型心肌病,占所有心源性猝死的1/3以上,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其主要病因。很多病例到青春期或成人早期才发病。人群患病率为1/500。但许多患者终身未被诊断。
  其他还有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特发性左心室肥厚等。
  除先天性的外,病毒感染引发的心肌炎,也为运动猝死的常见原因!
经常进行有氧运动
可防运动猝死

  普埃尔塔的主治医生还说:“像普埃尔塔这样的情况,他有时自己也是很难能察觉到。如果是等到他晕厥或者犯恶心时才发现,已为时过晚。”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防范运动猝死呢?
  平时不运动,可不可取呢?不可取!因为平时不运动,身体已经形成了生理和机能的平衡,一旦运动量大些时,心肺功能无法适应,身体机能跟不上,就会导致“运动超负荷”!
  那怎么办呢?经常参加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以提高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负荷的阈值!
  具体有哪些运动呢?
  第一类,日常生活中每天进行的身体活动,如步行、骑车、爬楼梯、做家务等。如此活动,要求每天必须达到150千卡的消耗量,才能对心肺功能的促进有保障;每天从事这些活动累计总时间应在30-60分钟,才可收到好的效果。
  第二类,有一定运动量的有氧运动,如中速度较长距离的跑步、游泳,以及健身操、养身功、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每周运动3至4次,每次至少30分钟。
  研究表明:不经常活动的人,运动时心脏骤停的危险,比经常运动的人要大56倍;经常运动的人,心脏骤停的危险,只有静坐工作者的40%。
  如何把握运动的度呢?
  将自己的运动心率,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孙飙教授介绍了三种“常态运动心率”的计算方法——
  根据年龄:如果您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常态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70减去您的年龄”,举例:如果您是40岁,常态运动心率就是170-40=130次/分。
  根据病情:如果您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哮喘病等,且体质虚弱,常态运动心率的计算,则是您的“安静心率加上20-40”。举例:一个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衰导致安静心跳在48次/分,那么他的常态运动心率就是48加上20-40,为68-88次/分。
  根据测试:专业精确地确定个体的常态运动心率,是进行心电运动负荷测试。即在跑步机或者功率自行车上运动,逐级提高运动强度,当运动到心电显示心肌缺血并报警提示时,即设定为最大强度,常态运动心率就是在此最大强度的心率基础上,打4-8折即是。
  那如何提高运动的量呢?
  提高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稳步前进。那何时从这一级台阶,向上一级台阶前进呢?
  通常在运动后1到1分半、2到2分半、3到3分半,各搭30秒钟脉搏,将3次的脉搏数字加起来,进行比较。提高运动量后,这个数值肯定要比没有加大运动量前高。如果您加大运动量后,这个数值达到或接近没有提高运动量前的数值时,就说明您的心脏功能已提高了,已适应现在的运动强度了,您就可以再渐进提高一点运动量了。
  另外,提高运动量后,您的常态运动心率仍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也说明您的心脏功能已随之提高了。
身体疲劳时
要减少运动量

  在广州马拉松运动中猝死的大学生,平时喜欢运动,体能很好,为何还会发生猝死悲剧?
  这里要搞清的一个概念是,“常态运动心率”并非永远是安全的,如果您在疲乏、紧张时,仍按照“常态运动心率”运动,那对您此时的体能和身体状态来说,很可能是“超负荷”的!但您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很危险的,也是特别容易发生意外的!
  如何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
  孙飙教授教你一个简单的评估方法——
  早上醒来,不要起床,搭晨脉,看看自己的基础心率。如果晨脉比平时高了3-5次/分,说明您的疲劳仍没有恢复,您的血液循环较平时快,仍在清除代谢物质,您今天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均要酌情减少,运动时的心率也要比“常态运动心率”低。
  也可根据主观感觉,如头晕、没有食欲、没有运动的冲动等,来决定自己的运动量,切勿强以意志力,勉强自己运动。
  运动后如何尽快恢复疲劳呢?孙飙做出以下建议:
  1.运动后,紧接着要做静态拉伸练习,如做扩胸、弓步、弯腰等动作,每个动作保持拉伸20秒,让运动中紧张的肌肉,放松下来。
  2.理疗:洗澡、泡脚、按摩及听音乐等都是好方法。
  3.营养:补充运动时损耗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
  4.睡眠是最好的方法,新陈代谢的物质合成,是在深度睡眠中。
压力也会触动
运动猝死的扳机

  个案:央视有位女编导在一次登山活动中遇难。据报道,当天天气恶劣,“驴友们”不间断地行走了12个小时。在行进中,她出现虚脱,抢救无效死亡。
  此个案说明,环境含氧量低时,要减少运动量。
  个案:前诺基亚中国区老总下班后,去踩跑步机,运动量并不比平时大,却猝死在了跑步机上。
  据分析,这可能和他身心疲劳、精神压力过大有关。
  国外媒体报道:在100例猝死病例中,有40例24小时内有急性心理应激因素。这说明,心理应激也影响猝死的发生。
  国内报道:1名中学生在毕业体育加试时死亡;1名中学生在准备毕业体育加试时死亡。当时运动量均不大,认为可能与考试时心理压力过大有关。
  西班牙国脚安东尼奥·普埃尔塔等运动名将,也多是在紧张比赛时猝死。
  为何会如此?
  因为紧张和激烈运动时,儿茶酚胺水平急剧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易导致冠状动脉血管痉挛,进而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现在,“白骨精”们开始讲究运动了,但是,当身心疲惫、压力过大时,要注意运动的量啊!
      (据《扬子晚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