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戏在心中
他们是剧团里的“年轻一族”因喜欢,与戏曲结缘并坚持在舞台上
  • 2012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文/片 邓兴宇

  他们多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有的甚至只有十七八岁。因为喜欢,他们从十二三岁便开始学戏,“穿上戏服就不愿脱下来”,跟着剧团四处赶场,在夏热冬寒中感受戏曲带给他们的内心满足。因为没有编制,他们习惯称自己为“临时工”。
  来自河南开封的李娜丽是菏泽市戏曲传承研究院山东梆子剧团的一名临时工,在艺校学了三年戏曲,十五六岁登台演出。今年刚刚20岁的她,已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也受到观众的喜爱。然而她却一度想放弃唱戏,“工资低,长期四处跑着赶场,父母也反对。”李娜丽说,刚开始登台唱戏时根本没有工资,唱一场的补助也只有2元钱。但她最终还是没舍得彻底脱下戏服,“真的是因为喜欢才走上这条路的,一穿上那身戏服就再也不想脱下来了。”
  60余人的剧团中,像李娜丽这样的“临时”演员约有20人。23岁的卞凤玲也是其中之一。
  卞凤玲身高只有1.58米,和同事们搭戏总是不协调,为了能上台演出,她的戏鞋都是定制的——比普通戏鞋高了5厘米。穿着“长高”了的鞋唱戏,高度够了,但辛苦也增加了。起步要轻盈有样,落地要踏踏实实,这一天下来,卞凤玲的脚踝都会肿出老高。
  剧团每年要在各地演出600多场,一年下来,演员们有半年时间是在戏台上演出,或者在奔赴河北、山西等演出场地的路上,剩下的大部分时间还要排新戏。在外演出,风里来,雨里去,吃大锅饭,住大通铺。夏天穿上厚厚的戏服捂得起痱子,冬天露天唱戏“手冻得跟萝卜一样粗”。
  戏在心中。因对戏曲的喜爱,这些年轻人以“临时工”之名,站在舞台上,为观众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而在无形之中,他们也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戏曲文化的作用。

图 片 说 明
  ①一画上妆,她们就很快融入自己的角色。
②固执的坚守,她们与这个时代仿佛不符。
③许多演员的手都生了冻疮,好了以后留下一块块疤痕。
④雪碧瓶子被演员们喷上黑漆做成头饰。
⑤热情的观众是她们走下去的动力。
⑥穿上比平常高5厘米的定制戏鞋演出,卞凤玲不时的揉着酸麻的小腿。
⑦晚上,还没有走进她们的宿舍,就能听到铿锵的练戏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