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百多名挑山工只剩下十几人
挑山工队长要给泰山挑夫申遗
  • 2012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挑夫工,挑夫工,性实在,不谈空,步步稳,担担重……”在泰山上,经常能见到挑山工的身影,挑夫精神也成为泰山精神的一个缩影。挑山工是个艰难的谋生行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泰山挑山工从最多时的二百多人剩下现在的十几人。文化专家表示,挑山工没必要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但应传承好勇于攀登的精神。
   最多二百人现在只有十几个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挑山工》中对泰山挑夫的描述,作为泰山精神的一个缩影,挑山工在一步步攀登泰山的同时,也开始慢慢的消失。
  27日,记者在天外村见到了泰山挑工队队长赵平江,今年62岁的他在挑工这一行干了快30年。从天外村去往中天门挑工队发货地的路上,赵平江说的最多的是对挑工队的不舍,“马上就要干不动了,但还是舍不得离开,这么多年我对挑夫有了感情了。”
  1984年,赵平江进入挑工队后,曾干过一段时间挑工,后来他慢慢成了挑工队的负责人,他也是挑工队近30年发展的见证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个,现在就只剩下十几个人。”赵平江说,最初泰山上没有货运索道的时候,泰山上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是他们挑上去的,小到一袋方便面,大到岱顶上的建筑材料,都离不开挑夫的肩膀,“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泰山就是挑夫们一趟一趟挑起来的。”
  今年57岁的吕振刚是济南长清区张夏镇人,他干挑山工这一行也有30多年,现在年纪已高的他,每天走上两趟都会感觉很累。“走不动了,要是身体不行的话,明年就不想干了。”吕振刚说,30多年里,他眼看着最多时的200多人慢慢减少。“2002年山顶修整的时候有200多个挑工,平时也有百八十个人,但现在只有十几个了。”赵平江说,他不想看到挑山工越来越少,但是却无能为力。

   索道抢生意 挑夫忙转行
  27日,记者来到挑山工们在泰山上的住处。他们至今仍住在1984年垒起来的石头棚子里,没有窗户,没有门,没有电灯,一堆被褥杂乱地堆在床板上。一走进窝棚,黑暗和狭小空间的压抑感迎面而来。挑山工队长赵平江很想给大伙改善住宿条件,他也早就想好了修整计划,但是工队宿舍在景区中,不能随便建房修屋,“我打过很多次报告,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批复。”
  在挑山工眼中,生活条件差完全可以克服,但是活越来越少让他们感到很无奈。几年前,泰山桃花源索道开了一条专门运送垃圾和货物的货索,机械化“抢”走了他们很多生意,“大概有95%的建筑材料都走货索了。”赵平江说,旅游旺季为了给游人让路,不少货物都从货索走,但是淡季应该给挑夫留一些活。
  现在,有的挑夫回家种地,有的做了建筑工,有的得益于景区开发,开了农家乐和小卖铺,不少人放弃了挑夫的职业另谋生计。2011年,45岁的路宏正式离开干了8年的挑工队,回到岱岳区化马湾乡董家庄村,还当上了村主任助理。28日,记者给他打电话时,他正忙着给村里修路,改造危房。“山上条件苦,但真的磨练了我的意志。干过挑山工,干什么都行。”路宏说。
  王怀玉干了7年挑山工,今年42岁的他,身子还很硬朗,旺季的时候一天能走三趟。“从中天门到南天门,一百斤的货能挣五、六十块钱。”王怀玉说,虽然每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但是山上的条件太差了,很多挑山工都有颈椎病。

   队长要给“泰山挑夫”申遗
  在赵平江办公桌的抽屉里,放满了各种报道挑山工的报纸、资料和他整理的文字材料,其中有一份他自己写的《泰山挑夫》,里面总结了泰山挑夫的历史、挑夫的胸怀、挑夫的形象、挑夫的精神和成就。他还能一字不落地把杨辛的《泰山挑夫颂》背下去:“……汗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
  “我想给泰山挑山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想了好几年了。”赵平江说,他马上就干不动了,准备让自己的女婿接班,但在离开之前他想再为挑工队做点什么。2007年,赵平江为“泰山挑夫”申请了商标,也正式拉开他保护泰山挑工这个行当的序幕。
  2011年,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大学生宋阳来爬泰山,并为挑山工拍了一段视频。赵平江和宋阳聊了很多关于挑山工的事,在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件事上,两人一拍即合。回校后,这名大学生整理了很多申遗所需要的材料寄给赵平江,赵平江像个宝一样收藏这这些材料。可是因为距离太远,两人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赵平江拿着宋阳找来的《泰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定实施细则》,对着上面申请非遗的条件一条条地数着,看自己是不是有能力实现,“我感觉都差不多,但是我不擅长写东西,也不知道怎么申请,得有一个人帮我才行。”

□专家
挑山工要从劳动者 变成表演者
  挑山工的处境艰难,工作辛苦,泰山文化专家汤贵仁先生并不赞成他们继续在泰山上辛苦工作.“现在的汽车和索道都能把货物运上山,为什么非要让挑山工们这么辛苦地去挑呢?”在汤贵仁眼中,挑山工不久可能真正消失。
  和汤贵仁先生的意见一致,泰山学院副院长、泰安市旅游专家顾问王雷亭也并不希望挑山工在山上劳苦工作,但他认为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能够留下挑山工。“2010年4月,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主创的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在泰山天烛峰景区开演。演出一开始,便有十几位“挑山工”从远处走来,一步步登上泰山,并以一名挑山工讲故事的形式拉开了序幕。”王雷亭表示,游客爬山中看到挑山工,这种登攀向上的精神能给人一种激励。可以借鉴实景演出的模式,由政府部门主导,让挑山工从一个“劳动者”变成“表演者”。
  如果挑山工真的消失,那代表“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挑山工精神也会消失吗?泰山学院副院长、泰安市旅游专家顾问王雷亭表示,挑山工属于泰山文化的一部分,它勇于攀登的精神应该得到传承。但是,挑山工目前还没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两批市级非遗名录里都没有挑山工,应该有人来主导将挑山工纳入非遗名录。”

□相关链接
  《泰安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评定实施细则》中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两类: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以及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具有以下标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