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宝镜风雨五十载衣柜传家二百年
老物件代代传承,成为寻常百姓家珍藏的宝物
  • 2012年11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邱晓宇
老物件·故事
  衣柜通体没用一颗钉子,一代一代用了近200年后不腐、不烂;20斤黄豆换来的镜子背后暗藏玄机,珍藏了近40年;老式龙凤呈祥被褥、难得一见的“炕桌”,成为老人送给80后新人的结婚纪念品……日前,一股“国民”风唤起了不少人对老物件的回忆,而这些老物件背后都有故事,代代传承成为普通百姓家珍藏的宝物。
200岁衣柜 不腐、不烂,通体没有一颗钉子
  “这个衣柜至少用了200年了。”近日,记者在胶南市海青镇78岁老人刘玉瑞家中见到这个已经陪伴了老人50多年,比她年龄还要大的衣柜,也是房间中历史最久远的家具。提起这个衣柜的来历,刘瑞玉十分自豪。衣柜是她1954年出嫁时的嫁妆之一,“这是俺娘用过的,我出嫁时就又成了我的嫁妆。”她说,衣柜是刘瑞玉的太姥姥传下来的,推算下来,至少已经用了200多年。值得一提的是,衣柜没有一根钉子,但牢固无比,也没有用胶水粘合,所有的连接部位全部是以精密巧妙的卯榫结合部件。刘玉瑞介绍,衣柜虽然没有使用油漆涂抹,但也曾经光艳夺目。
  “这个衣柜原来是大红色的。”刘瑞玉说,由于使用年代久远,衣柜原来的颜色已经分辨不出来,现在已经变成了近似黑色的暗红色。衣柜是双开门的,门把手由黄铜打造,是两片树叶形状的拉手,每次把衣柜门关上,黄铜拉手就会叮当作响,十分好听。衣柜内部分为两层,中间有一层抽屉,抽屉上也是黄铜打造的把手,有几个把手已经不见踪影,刘玉瑞称,当年村里“大炼钢铁”的时候都被撬走进熔炉了。和现在衣柜的大容量不同,这个衣柜可谓是小巧玲珑。如果想用它装棉被,也只能勉强塞进一条,刘玉瑞和老伴不多的衣物悉数装在这个柜子里。
  现在的家具普遍需要使用防腐剂进行处理,可这个衣柜虽没有用防腐剂处理过,却也耐腐耐潮。这衣柜还属于刘玉瑞的母亲时,为了把衣柜上积攒已久的灰尘、油脂洗掉,曾被刘玉瑞的舅舅放到水里泡了5天5夜,从水里捞出来后,衣柜仍旧完好无损,现在的家具几乎不可能如此耐潮。
  “当年能有这样一个衣柜做嫁妆已经很了不起了,用了这么多年都没坏,衣服放在里面也不受潮。”刘玉瑞说起这件衣柜,还是十分自豪。
老镜子 20斤黄豆换来,背面画着白蛇传
  今年83岁的刘贤珍老人家里珍藏着一面镜子,是1959年买的,算算已有50多年历史。镜子长方形,镜面四周用棕色木材包边,底端是镂空底座,做工虽不甚精美,却也古朴、大方。在镜子的背面是一幅名叫“断桥”的人物肖像画,画中人物是神话故事里的白蛇、青蛇和许仙。三个人物都是戏曲里的打扮,青蛇一身蓝色绸缎裙装,背上别一把宝剑,双手叉腰怒视着许仙,许仙身着艳粉色长衫,面向青蛇背部稍倾,迎着青蛇的怒视显得不卑不亢,而身着一袭白衣的白蛇夹在青蛇和许仙中间,眼睛望向许仙,似乎是在安抚妹妹和丈夫的情绪。由于这幅画是镶嵌在镜子里的,无法分辨这幅画到底是印刷品还是手工绘制。
  这面镜子可是来之不易。刘贤珍说:“这镜子是用20斤黄豆换来的,得磨多少豆腐啊!”说到这,刘贤珍算了算账,1斤黄豆能磨2斤豆腐,20斤黄豆磨出的豆腐够全家人吃很长时间,这面镜子对当时的刘贤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当时村里没有卖镜子的,也没几户人家有镜子,镜子是托人买的。“俺这儿有个能人,和我是本家,走南闯北的,见识很广,我看他从外面捎了个镜子给他媳妇,我看了很喜欢,也想要一个,就称了20斤黄豆去他家让他给我带个镜子。”刘贤珍说。
  刘贤珍把镜子抱回家后,小心翼翼放在桌子上,“平时都把背面朝外搁放,当成装饰品摆在桌上。家里的闺女多,每天都争着照镜子。”她说。这镜子几乎成了刘贤珍女儿们最钟爱的物件,镜子背面的这幅画,更是常常被女儿们翻来覆去地看。一时间,白蛇、青蛇、许仙的传说故事也在这个家里被翻来覆去地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文革,断桥、白蛇传这样的词语成为敏感词汇,这面镜子背后的故事才被掩藏起来。刘贤珍回忆,1966年夏天,村里的墙上都写满了“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这样的宣传标语,镜子背面的白蛇、青蛇也成为被打倒的对象,于是刘贤珍找了白纸贴在镜子背面,将《断桥》这幅画盖起来,也不允许家里的孩子再提镜子背面的故事,家里人后来也渐渐淡忘了这面镜子背面还有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再到后来,刘贤珍的孩子们长大了,从外地买来塑料包边的镜子,这面老镜子也就被搁置在衣柜里,一睡就是十几年。“现在再也见不到这样的镜子了,我现在得好好藏起来,以后传给我孙子。”刘贤珍说。
嫁妆褥子 成了80后儿媳的新婚纪念品
  今年55岁的市民冯焕美家珍藏了一床绘有龙凤呈祥图样的褥子,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了,还保存得非常好。冯焕美介绍,这床褥子是她当年结婚的嫁妆,几乎没用过几次,一直保存到现在。
  冯焕美30多年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自由恋爱后决定结婚。由于家里孩子多,农活也多,冯焕美的母亲没时间为女儿准备嫁妆,便出钱让女儿自己置办嫁妆。冯焕美托远在滨州的二姨从当地买了棉花邮寄到胶南,冯焕美又到集市上割了制作褥子的布料,一针一线为自己赶制嫁妆。冯焕美介绍,那时候农村的条件并不好,能做这么一条褥子已经很不错了。结婚的时候还有一床新床单,还有两床被子,两条枕巾,除了被子、褥子,别的嫁妆早就没有了。结婚时买的床单最后都洗得掉色了,倒是很软和,就把他们裁成了尿 子,儿子小时候用的尿 子就是这么来的。
  冯焕美介绍,结婚后,只在新婚头几天铺过这床褥子,用了没多久就不舍得铺了,所以才能保存得这么好。“我儿子娶媳妇的时候,这床褥子还给儿媳妇用过。儿媳妇刚生完孩子后回来坐月子就铺的这床褥子,龙凤呈祥的图案看着就喜庆。”冯焕美说。
  除了龙凤呈祥的褥子,冯焕美家里还有一个“炕桌”,“炕桌”通体呈朱红色,长方形,足有两米长,是专门放在炕上使用的。“炕桌”桌面专门用来放置叠好的被子,上面有5个抽屉,抽屉的锁眼处还用黄铜做成元宝形状的装饰。这是冯焕美从母亲那里传下来的老物件,是用楸木做的,至今有60多年历史。
  虽然历经60年,但这个“炕桌”颜色显得十分鲜艳,漆皮也没有破损。在“炕桌”的抽屉里放上花生、栗子、桂圆……在去年儿子结婚时,为讨个好彩头,这个“炕桌”被放在新房里,儿媳妇从娘家带来的崭新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上面。
  这个“炕桌”见证了两代人的人生大事,“我们农村结婚还是老风俗,这些一代代传下来的老家什在结婚的时候用还是很有纪念意义。”冯焕美说。如今,冯焕美结婚时的嫁妆都已经送给了儿媳妇,她希望这些老物件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