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钱不敢要, 拿着不踏实”
一流浪老人宁愿乞讨不愿受救助
  • 2012年12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对于老人来说,流浪比回家更好。  本报记者 孙国祥 摄
  本报12月4日讯(记者 杨万卿)近日,一位潍坊老人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网友微博爆料,晚上零下2度,经常看见一个流浪老人,“老人不贪钱,只要给他吃的他就把钱退给你”,呼吁好心人都能以行动给老人带来温暖。
  3日晚上9点半左右,记者来到网友所说的麦当劳,很快就“等”到了这位老人。据老人说,他叫朱绵九,临朐县龙岗镇申明亭村人,今年58岁,未婚,家中有哥嫂,但来往不多。另外,在临朐老家,老人还有一间老屋,每年有1000多块钱的低保补助金,过年时还能从大队里领取25斤面。看到有人专门来寻他,又带来食物,老人很是紧张,表示这两天突然有很多好心人给自己送来好吃的,还有给自己钱的,给的多的能五六百。“给我那么多吃的,我也吃不完,给我钱我不敢要,拿着不踏实。”老人说,自己的1000多块钱低保费,连同着一段时间乞讨来的钱,曾经都被人以人口普查的理由骗走,“钱多了就有人打你主意,我饿不着也冻不着,就害怕这个。”
  在交谈中得知,老人不识字,唯一会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老人边说着,边把好心人买给他的一杯豆浆喝完了。老人的头发已经半白,但意识很清醒,能把自己的情况比较明白地介绍出来,只是口齿不太清晰。老人说,自己的右胳膊磕了一下,现在不太敢动,只能微抬,有时候需要写自己的名字时,也是用左手。他穿着很厚的军大衣,并不破烂,还算合身,上面沾满了油渍。随身带着一个编织袋,没有吃完的食物被老人顺手塞在里面。
  老人反复保证,自己生活可以自理,而且必要时也会回到临朐老家。他提到,老家的邻居有个72岁的老哥哥,脑出血只能在床上躺着,前些日子自己还带着一些饼干和捡来的一副手套回去看他。
  最后,记者告别了老人,在老人的要求下,并答应不送他去救助站。同时,记者了解得知,潍坊的救助站坚持自愿救助的原则,本人拒绝救助的,不强行实施救助。
“不想回家,这里挺好”
  记者:“离家多久了?”
  老人:“三四十年了。”
  记者:“以前有工作吗?”
  老人:“有,跟人家挑过粪,砌过烟囱,干过不少零工。后来年纪大了干不动了。”
  记者:“一直是自己在外面吗?”
  老人:“以前邻村有个一起出来的,前几年刚没了,我就开始自己在外面。”
  记者:“想回家吗?”
  老人:“不想回家,这里挺好的。”
  记者:“乞讨多辛苦,不然送您去救助站吧。起码有个暖和的地方住。”
  老人:“我去过不是一次两次了,四川、南京的我都去过,那里不自由,我还是愿意在外面。我不干坏事。”
  记者:“还准备继续流浪多久啊?过几天就更冷了。”
  老人:“我知道你们好心,我不傻,我也饿不着,你们去帮别人吧……我饿了能买两袋方便面泡着吃,冷了前半夜我在麦当劳,后半夜去永和豆浆。”
  记者:“不担心安全问题吗?”
  老人:“我不挑事,别人说我也不吭声。有时候有查身份的,我带着身份证和户口本呢。”
  老人:“我保证不影响潍坊的市容,也不干坏事。”

  最后,老人很真诚地提到,大家的心意他都知道,但是实在不敢接受太多,大家没必要过多关注自己,其实还有很多比他更需要帮助的人。“我已经习惯了,哪儿都不想去,你们平时有空来陪我老头子聊会天就再好不过了。”
      本报记者 杨万卿
献爱心与乞讨自由的矛盾点
  寒冬来临,全国各地都开展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活动。然而,游离于政府救助收容服务之外的乞讨流浪人员仍随处可见,令人痛心,更令人反思。
  12月3日,在记者和潍坊流浪老人钟绵九见面之前,来自潍坊学院的@潍院微博协会的若干成员已经相约到麦当劳附近寻找了一个下午,其中,@画风之手还一路抱着自己余出来的一床棉被,想着赠予老人。另外,还有热心的年轻人王清晨、李美萱等,请老人吃了一顿大餐。还有同样在麦当劳等待的热心网友@安早光阳、@请远离此处等。老人还提到,刚不久有一男一女还拿着六百块钱要给自己,还有一名年轻人说要送自己回家……
  但是,包括城市相关救助管理机构的服务,所有这些爱心救助都是暂时的,只具有治标的意义。即便流浪老人被送到救助站,超过期限还要通知其户口所在地派人领回。就像老人说的,送到救助站也留不住自己,送回家自己还会再出来。很多网友说,有很多职业乞丐,被送到救助站或者送回家,就相当于断了他们的财路。虽然老人不属于职业乞丐,按照其意愿,他确实更愿意“自由流浪”,而非“被动救助”。
  流浪人群一直存在,而继毕节5名流浪儿垃圾箱内闷死和郑州农民工在桥下死亡事件后,流浪群体现状变得更为突出。他们白天活跃在热闹的繁华闹市,乞讨、捡垃圾,晚上挤在暖气管道附近、地下室等地方休息。
  每一个流浪者接受的爱心都不在少数,治理乞丐问题必须从治本上下功夫。从源头上,如何保障贫困人口的最基本生活,如何加大扶贫力度,才是关键所在。在流浪乞讨自由与爱心救助应当找到平衡点,是我们目前能对老人表示的唯一尊重。
      本报记者 杨万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